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
骨折不是老年人“专利”,年轻人也要警惕!

作者:林佳杰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脊柱骨病外科软组织肿瘤科 发布时间:2025-05-09 09:25:15722次浏览[发表证书]

提到“骨折”,很多人会联想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似乎只有骨质疏松、行动迟缓的老年人才是高危人群。其实,骨折远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年轻人因各种原因导致骨折的比例明显上升。如果忽视防护,骨折不仅影响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带来长期的功能障碍,甚至残疾。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年轻人也会骨折,哪些情况要特别注意,以及如何科学预防和处理骨折,让你远离“断骨”烦恼!

1.骨折,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骨折指的是外力或病理性原因引起骨组织连续性中断。简单来说,就是骨头断了或者出现裂缝。常见的原因包括:(1)外伤性骨折:跌倒、车祸、运动撞击、剧烈扭转等强大外力是主要原因。(2)疲劳性骨折:长时间重复性高强度运动,如跑步、跳跃等,导致骨组织微小损伤逐渐累积,最终出现骨裂。(3)病理性骨折:由于骨质疏松、肿瘤、感染等病理变化,骨头强度下降,即使轻微外力也会骨折。在老年人中,病理性骨折更常见,而在年轻人中,主要以外伤性和疲劳性骨折为主。

2.为什么年轻人也容易骨折?

1)运动强度过大或动作不规范。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于滑雪、篮球、跑步、极限运动等高强度体育活动。运动虽好,但如果姿势不规范、训练过度、保护措施不到位,骨折风险会大大增加。(2)交通事故增多。骑电动车、骑行、驾车时超速或不遵守交通规则,碰撞事故频发,导致四肢、骨盆甚至脊柱骨折。(3)日常习惯与注意力不集中。低头玩手机时走路或上下楼梯,容易跌倒摔伤;晚上灯光昏暗,起夜时绊倒;这些日常细节都可能成为意外的“导火索”。(4)生活压力大,骨质健康被忽视。年轻人长期熬夜、饮食不均衡、缺乏户外运动,导致体内维生素D缺乏、骨密度下降,骨骼“悄悄”变脆弱,增加骨折风险。

3.骨折有哪些常见表现?

骨折发生后,最典型的表现包括:突然的局部剧烈疼痛,甚至无法活动。骨折部位出现畸形、异常肿胀、淤血。受伤肢体功能丧失,如不能负重、不能抬起手臂或腿。在一些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骨端移位或刺破皮肤(开放性骨折),需要紧急处理。一旦怀疑骨折,切勿自行扭动或“揉一揉试试”,应立即固定受伤部位并送医检查。

4.年轻人如何预防骨折?

1)科学运动,循序渐进。充分热身,逐步增加强度,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和强度,必要时请教练指导。(2)提高安全意识。不要边走路边看手机,注意台阶、地面湿滑,夜间开灯保持视线清晰。(3)补充骨骼营养。摄取足够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多晒太阳,促进骨骼健康。(4)关注身体信号。如关节疼痛、肿胀,应及时就医,警惕骨质或疲劳性损伤。(5)合理作息,少熬夜。熬夜和压力影响骨骼代谢,保持规律作息有助骨骼健康。

5.骨折后的科学处理

万一发生骨折,正确的现场处理很关键,错误的操作可能加重损伤。(1)立即停止活动,固定受伤部位。可用夹板、木板或硬纸板等固定受伤肢体,避免骨折端进一步移位。(2)抬高患肢,适当冷敷。这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但注意不要直接把冰袋贴在皮肤上,最好包裹一层毛巾。 3)尽快就医,切勿自行搬动。骨折需及时拍片或CT检查,明确诊断后由专业医生决定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4)后期康复同样重要。治疗后要遵循康复方案进行功能锻炼,避免后遗症,恢复关节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6.年轻人也要防骨质疏松

虽然骨质疏松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利”,但不少年轻人因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长期饮酒、吸烟或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骨密度同样可能下降,成为“隐形骨折高危人群”。建议20岁以后每年进行骨密度筛查,尤其是女性、长期素食者、或有家族骨质疏松史的人群,更要提早关注骨骼健康。

7.结语

骨折从来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因为生活方式、运动习惯、营养缺失等因素,同样存在很高的骨折风险。从现在起,科学锻炼、注意安全、合理营养、关注骨骼健康,做好每一步防护,就是给未来的自己一份强壮而可靠的保障。别让“断骨”打乱生活节奏,拥有强健的骨骼,才能更自由、更精彩地去探索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