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加班吃泡面,周末聚会享受火锅烧烤,这些生活片段可能让胃“拉警报”。反复胃痛让人苦恼,普通胃炎与胃溃疡症状易混淆。若能初步区分,可缓解焦虑,为就医提供关键信息。下面介绍5个实用的自测方法。
1.从疼痛时间找规律
(1)胃炎:无规律的“突然袭击”。普通胃炎疼痛多无固定时间,进食生冷、辛辣食物,或腹部受凉、情绪波动后易发作,可能在白天或夜晚突然出现,疼痛时间不规律。(2)胃溃疡:进食后的“定时炸弹”。胃溃疡疼痛有明显时间规律,通常在进食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发作,这是因为食物进入胃内刺激胃酸分泌,刺激溃疡面引发疼痛,疼痛可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3)对比:空腹状态见分晓。胃溃疡患者空腹时,胃酸分泌量少,疼痛相对减轻,所以常出现进食痛,而胃炎患者疼痛与进食时间关系不紧密。胃溃疡患者在空腹时可能感觉良好,但一吃饭就会引发疼痛,胃炎患者则有这种明显差异。
2.依据疼痛性质做判断
(1)胃炎:温和的“闷胀不适”。普通胃炎的疼痛多为隐痛、胀痛或闷痛,感觉像胃部被重物压迫,程度较轻,多数患者能忍受,且疼痛范围较弥散,整个上腹部都可能有不适感。(2)胃溃疡:尖锐的“刀割之痛”。胃溃疡疼痛更为剧烈,多呈钝痛、灼痛或刺痛,犹如刀割般的感觉,疼痛部位相对固定,一般集中在中上腹偏左的位置。(3)严重情况:疼痛的“扩散警报”。严重的胃溃疡患者,疼痛还可能放射到胸部、背部,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与胃炎相对温和的疼痛有明显区别。当疼痛蔓延到其他部位时,说明胃溃疡可能已经比较严重,需要格外重视。
3.通过发作频率辨差异
(1)胃炎:受生活影响的“随机发作”。普通胃炎发作频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偶尔发作,也可能因不良生活习惯频繁出现,两次发作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固定。熬夜、饮食不规律后,胃炎可能就会找上门,且再次发作的时间难以预测。(2)胃溃疡:有周期的“循环往复”。胃溃疡发作具有周期性,在一段时间内频繁发作,持续数 周或数月后,又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缓解期,缓解期可持续数周甚至数年,之后再次复发。(3)对比:规律与否见真章。胃溃疡这种周期性发作的特点,是与普通胃炎在发作频率上的显著差异,通过长期观察疼痛发作情况可初步判断。胃炎的发作更随机,而胃溃疡则像一个“周期闹钟”,定时发作和缓解。
4.观察伴随症状助区分
(1)胃炎:常见的“胃部不适套餐”。普通胃炎患者除胃痛外,常伴有胃胀、打嗝、恶心等症状,部分人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进食少量食物就感觉胃部胀满不适。很多人在胃炎发作时,会觉得肚子胀胀的,没什么胃口,还时不时打嗝、恶心。(2)胃溃疡:特殊的“危险信号”。胃溃疡患者除疼痛外,可能出现反酸、烧心症状,这是因为胃酸分泌过多反流至食管引起;还可能伴有黑便,这是溃疡导致胃内出血,血液经肠道消化后使大便变黑。(3)严重后果:贫血的“预警提示”。严重胃溃疡患者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这些伴随症状 有助于区分两种疾病。
5.根据缓解方式再确认
(1)胃炎:简单方法见疗效。普通胃炎疼痛时,通过休息、热敷腹部、饮用温水或服用胃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等,症状往往能较快缓解,疼痛减轻或消失。用热水袋敷在肚子上,再喝杯温水,过一会儿胃痛可能就缓解了。(2)胃溃疡:药物缓解易反复。胃溃疡疼痛仅靠休息、热敷等方法难以缓解,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但停药后疼痛容易再次出现。(3)本质差异:损伤程度决定治疗。因为胃溃疡损伤程度更深,单纯缓解症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需要针对溃疡进行规范治疗,与胃炎的缓解方式有明显不同。
这5个自测方法有助于区分普通胃炎和胃溃疡,但仅是初步判断,不能取代专业医学检查。反复胃痛表明胃部健康有问题。若自测后病因不明或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通过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等确诊。重视胃部信号,采取科学措施,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