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星期六
支架术后调养的中医方案:3 个“通补兼施”食疗方,让血管“活”起来

作者: 冯勋

内江市中医医院 心内科发布时间:2025-04-25 14:49:161007次浏览[发表证书]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心脏支架手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然而,许多患者在术后常常陷入一个误区——认为“支架一放,万事大吉”。事实上,支架手术只是“治标”而非“治本”,术后调养才是决定长期疗效的关键。中医讲究“通补兼施”,既能疏通血管,又能补益气血,是支架术后调养的理想选择。今天,就为大家介绍3个中医食疗方,帮助您的血管真正“活”起来。

1.支架术后,为何需要中医调养?

支架手术虽然能迅速开通狭窄或闭塞的血管,但并未解决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本问题。中医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范畴,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心气、心阳不足为本,痰浊、血瘀阻滞为标。支架相当于“治标”,而术后调养则需要“标本兼顾”。

现代医学也证实,支架术后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支架内再狭窄,二是其他血管病变进展,三是心脏功能恢复。中医的“通补兼施”理念恰好能针对这些问题——“通”可活血化瘀,防止再狭窄;“补”能益气养心,改善心脏功能。

2.3个“通补兼施”食疗方

1)三七山楂饮——血管“清道夫”。将生山楂洗净切片,加水500毫升煮沸后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待温度降至60℃以下时加入三七粉和蜂蜜,搅拌均匀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功效解析:三七被誉为“血管清道夫”,具有“止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伤正”的特点,能有效防止支架术后血栓形成;山楂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现代研究证实其含有黄酮类物质,能降脂抗凝。(2)黄芪丹参炖乌鸡——气血双补。乌鸡洗净焯水后,与洗净的黄芪、丹参、生姜一同放入砂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1.5小时,加少量盐调味即可。每周2~3次,喝汤吃肉。功效解析:黄芪补气健脾,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丹参“一味功同四物”,活血而不伤血;乌鸡滋阴补虚。此方特别适合术后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的患者,能显著改善心肌供血和心脏功能。(3)荷叶薏仁粥——化痰降脂。薏苡仁提前浸泡2小时,与粳米同煮成粥,待粥将成时洗净的荷叶覆盖在粥面上,焖5分钟后取出荷叶,加少量冰糖调味。每周3~4次,作为早餐食用。功效解析:荷叶化痰降脂,其所含的生物碱能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薏苡仁健脾利湿,现代研究证实其多糖成分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此方适合术后体重超标、舌苔厚腻的痰湿体质患者。

3.中医调养的三大黄金法则

除了上述食疗方,支架术后还需遵循以下中医调养原则:(1)动静结合:术后早期(1个月内)以静养为主,可练习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等柔和动作;1个月后逐渐增加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度。(2)情志调摄:避免大怒大喜,可常按揉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以宽胸理气。(3)作息规律:坚持“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晚上11点前入睡,中午小睡30分钟。

4.中西医结合,效果更佳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医调养不能替代西药治疗。阿司匹林、他汀类等药物仍需规律服用。理想的做法是:术后1~3个月:以西药为主,中医为辅,重点防止急性血栓形成。术后3~6个月:中西并重,开始逐步加入中药调理。术后6个月后:可根据情况适当减少西药用量,以中医调理为主。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方案。

5.这些误区要避开

误区一:“放了支架就可以大吃大喝”——实际上,饮食控制是终身课题,尤其要限制高胆固醇食物。误区二:“中药可以替代西药”——在术后关键期,抗凝、降脂西药不可擅自停用。误区三:“运动越多越好”——过度运动反而会增加心脏负担,应以靶心率的60~80%为适宜强度。

支架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是健康新生活的起点。通过这3个“通补兼施”的食疗方,配合科学的生活方式,您的血管才能真正恢复活力。记住,最好的治疗是预防,最好的药物是坚持。从今天开始,用心呵护您的心脏,让它跳动得更加健康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