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星期六
深静脉血栓预防策略

作者:陈宏龄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4-25 14:46:44907次浏览[发表证书]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通常发生在下肢,如小腿或大腿的静脉中。如果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部,可能引发致命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DVT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人发生VTE,其中约30%的患者在诊断后30天内死亡。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1.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DVT的发生通常由三个主要因素共同作用:(1)静脉血流淤滞(如久坐、长期卧床、心力衰竭);(2)血管内皮损伤(如手术、创伤、静脉穿刺);(3)血液高凝状态(如遗传性凝血异常、恶性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常见高危人群包括:(1)住院患者:尤其是接受大型手术或重症监护的患者。(2)长期制动者:如长途旅行(经济舱综合征)、瘫痪患者。(3)特定疾病患者:癌症、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4)其他因素:高龄、肥胖、吸烟、家族史等。

2.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DVT的典型症状包括:患肢肿胀、疼痛(尤其是站立或行走时加重);皮肤发红、发热;浅表静脉扩张。但约50%的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直到发生肺栓塞(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才被发现。(2)诊断方法。超声检查:无创、便捷,是首选诊断手段。D~二聚体检测:阴性结果可基本排除急性DVT,但特异性较低。静脉造影:金标准,但因有创性较少使用。CTMRI:用于复杂病例或疑似PE患者。

3.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策略

DVT的预防措施可分为机械预防、药物预防和生活方式调整三类。(1)机械预防。适用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或作为药物预防的辅助手段。梯度压力弹力袜(GCS):通过外部压力促进静脉回流,降低血栓风险。适用于术后或长期卧床患者。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通过周期性充气按摩腿部,模拟肌肉泵作用,减少血液淤滞。足底静脉泵:刺激足底静脉回流,常用于骨科手术患者。优点:无出血风险,适合禁忌抗凝的患者。局限性:依从性较差,部分患者可能因不适感 而拒绝使用。(2)药物预防。适用于中高危患者,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药物。低分子肝素(LMWH):如依诺肝素、达肝素,皮下注射,出血风险较低,广泛用于术后预防。华法林:需监测INR值,适用于长期抗凝(如房颤合并DVT病史者)。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无需监测,使用方便,但价格较高。阿司匹林:效果较弱,仅用于低危患者的辅助预防。注意事项:出血风险(如消化道出血、脑出血)需评估;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妊娠妇女优选LMWH。(3)生活方式与行为干预。避免久坐久站:长途旅行或办公时,每小时活动5分钟,做踝泵运动(脚尖上下摆动)。适度运动:如步行、游泳,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健康体重:肥胖增加静脉压力,提高DVT风险。戒烟:吸烟损害血管内皮,增加凝血倾向。充足饮水:防止血液浓缩。

4.特殊人群的DVT预防

1)骨科手术患者。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风险高达40%~60%,需联合药物(LMWHDOACs)和机械预防。建议抗凝持续10~35天。(2)肿瘤患者。癌症相关DVT风险增加4~7倍,化疗期间需评估血栓风险。长期使用LMWHDOACs(如利伐沙班)优于华法林。(3)孕妇。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DVT风险增加5倍。高危孕妇(如既往VTE史)需产前产后预防性抗凝(LMWH)。(4)长途旅行者。建议穿弹力袜、多喝水、定期活动下肢。极高危者(如既往DVT)可考虑单次预防剂量LMWH

5.公众教育与医疗体系优化

1)提高认知:通过社区宣传、媒体科普DVT症状和预防措施。(2)医院预防协议: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并制定个体化预防方案。(3)多学科协作:外科、内科、护理团队共同参与DVT防控。

6.结语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但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通过综合运用机械、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措施,结合个体化风险评估,可显著降低DVT发生率。

公众应提高警惕,尤其是高危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科学预防手段。未来,随着抗凝药物的创新和预防体系的完善,DVT的负担有望进一步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