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03日 星期日
放射防护误区大揭秘

作者:欧阳心芹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发布时间:2025-04-25 13:43:08909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放射现象无处不在,从常见的医疗检查设备到自然界中的放射性物质,它们既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引发了人们对健康的担忧。在应对放射时,人们往往存在许多认知误区。了解并纠正这些误区,对于我们正确进行放射防护、保障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误区一:只要接触放射就会生病

很多人认为,一旦接触到放射物质或受到辐射,身体就会立刻出现问题,甚至患上严重疾病。实际上,人体对一定剂量的辐射是有一定耐受性的。只有当辐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才会对健康产生明显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受到天然本底辐射,比如来自宇宙射线、土壤和岩石中的放射性物质等。这种辐射剂量非常低,几乎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医疗检查中的辐射剂量通常也在安全范围内,例如一次普通的胸部X光检查所产生的辐射剂量,远远低于可能导致健康问题的阈值。只有长期、大量地接触高剂量辐射,如在核事故现场、从事某些特殊放射性工作且防护不当的情况下,才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如患癌症、白血病等疾病,或者出现急性放射病等。

误区二:穿戴防辐射服就能完全阻挡辐射

防辐射服在市场上十分常见,很多人认为穿上它就能万无一失,阻挡所有辐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防辐射服主要针对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电磁辐射,例如来自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辐射。它的防护原理是通过金属纤维或银纤维等材料对电磁辐射进行反射和吸收。

但防辐射服的防护效果是有限的。对于像X光、伽马射线等电离辐射,防辐射服几乎没有防护作用。而且,防辐射服的防护性能也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材质、工艺以及穿着方式等。如果穿着不当,例如衣服有破损、没有完全覆盖身体关键部位等,都会降低其防护效果。另外,长时间穿着防辐射服可能会因静电等问题对身体产生其他不良影响。

误区三:只有从事特殊工作才需要关注放射防护

不少人觉得,放射防护只是那些在核电站、放射性实验室等特殊场所工作的人员需要关心的事情,自己日常生活中不会接触到放射,所以无需在意。其实,放射 源在我们生活中广泛存在。

除了前面提到的天然本底辐射,在医疗领域,X光、CT、放疗等都涉及放射。随着科技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也带来了电磁辐射问题。就连乘坐飞机,由于高空宇宙射线强度增加,也会接受一定剂量的辐射。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放射防护意识,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遵循医疗检查的辐射安全建议等。

误区四:辐射危害可以立刻显现

人们通常认为,一旦受到辐射,身体会马上出现不适症状,如疼痛、呕吐等。但实际上,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有些是即时的,而有些则具有潜伏期,可能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会表现出来。

急性高剂量辐射暴露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引发急性放射病,出现恶心、呕吐、脱发、免疫系统受损等症状。然而,低剂量、长期的辐射暴露危害往往更隐蔽。例如,辐射可能会损伤人体细胞的DNA,导致细胞发生突变。这些突变细胞在当时可能不会引发明显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比如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后的幸存者,在几十年后某些癌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误区五:认为天然辐射比人工辐射安全

有人觉得天然辐射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相比人工产生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更小。虽然天然辐射是我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而且人类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它,但这并不意味着天然辐射就绝对安全。

天然辐射源包括宇宙射线、土壤和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等。在一些特定地区,天然辐射水平可能会比较高。例如,某些地区的土壤中镭含量较高,会导致室内氡气浓度增加。氡气是一种放射性气体,长期吸入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而人工辐射,如医疗辐射,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是经过严格评估和控制的,能够在保障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同时,将辐射危害降到最低。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天然辐射就比人工辐射安全。

放射防护知识对于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我们要正确认识放射,走出这些常见的防护误区,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放射对身体的潜在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