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03日 星期日
造影剂:安全与风险

作者:郑成凤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4-25 11:29:591006次浏览[发表证书]

造影剂(Contrast Media)是现代医学影像检查中不可或缺的辅助物质,广泛应用于X线、CTMRI及超声等检查中。它们通过增强组织或器官的对比度,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病变,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然而,造影剂的使用并非完全无害,其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1.造影剂的分类

造影剂根据其成像原理和化学成分可分为以下几类:

1X线/CT造影剂。①碘造影剂:是目前最常用的X线和CT增强扫描造影剂,如碘海醇、碘普罗胺等。它们通过高原子序数的碘元素吸收X射线,使血管或组织显影更清晰。②钡剂:主要用于消化道造影,如硫酸钡混悬液,通过口服或灌肠方式使用,帮助观察胃肠道结构。

2MRI造影剂。钆造影剂:如钆喷酸葡胺,通过改变局部磁场的弛豫时间(T1T2),提高组织的对比度。常用于脑、脊髓及血管的MRI增强扫描。(3)超声造影剂。微泡造影剂:如六氟化硫微泡,通过静脉注射后,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强烈回声,用于心脏、肝脏等器官的超声造影检查。

2.造影剂的作用机制

不同造影剂的作用机制各异:(1)碘造影剂:依靠碘的高原子序数,吸收X射线,使血管或组织在影像中呈现高密度(白色)。(2)钆造影剂:通过顺磁性影响氢质子的弛豫时间,缩短T1弛豫时间,使目标组织在MRI上呈现高信号(亮区)。(3)超声微泡造影剂:微泡在声波作用下振动,产生强烈的回声信号,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

3.造影剂的临床应用

造影剂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极为广泛,主要包括:(1CT增强扫描:用于肿瘤、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血栓)、炎症等的诊断。(2)血管造影(DSA):观察血管狭窄、畸形或出血。(3MRI增强扫描:用于脑肿瘤、多发性硬化、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鉴别诊断。(4)消化道造影:如钡餐检查,用于食管、胃、肠道的病变筛查。(5)超声造影:主要用于肝脏肿瘤、心脏血流评估等。

4.造影剂的安全性

尽管造影剂在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使用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大多数不良反应是轻微且可逆的,但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①轻度反应(发生率约1%~3%):发热、潮红、恶心、呕吐、轻微皮疹或瘙痒。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②中度反应(发生率约 0.1%~0.2%):荨麻疹、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心动过速等。需要医疗干预,如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治疗。③重度反应(发生率约0.01%~0.05%):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心脏骤停等,可能危及生命。需立即抢救,包括肾上腺素注射、气管插管等。(2)特殊风险因素。某些人群使用造影剂时风险较高,需特别关注:①肾功能不全患者:碘造影剂可能引起造影剂肾病(CIN),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脱水患者。②过敏体质者:既往有造影剂过敏史或对其他药物过敏的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较高。③甲亢患者:碘造影剂可能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④妊娠期妇女:除非必要,一般避免使用造影剂,尤其是含碘或钆的造影剂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

5.降低风险的策略

为了确保造影剂的安全使用,可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对高风险患者(如严重肾功能不全、过敏史)应谨慎评估是否必须使用造影剂。对甲亢患者,尽量选择非碘造影剂或推迟检查。(2)充分水化: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检查前后静脉补液或口服水化可降低CIN风险。(3)预处理: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可在检查前使用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预防过敏反应。(4)选择低渗透压或等渗透压造影剂:现代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如碘海醇)比传统离子型造影剂更安全,不良反应更少。(5)密切监测:检查后观察患者30分钟以上,尤其是高风险人群,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造影剂是现代医学影像诊断的重要工具,合理使用可显著提高疾病检出率。然而,其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过敏反应和肾毒性等问题。作为技师或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造影剂的特性、适应症及风险因素,并在实际操作中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患者安全。同时,患者在接受造影检查前也应如实告知医生自身的健康状况,以便医生做出最优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