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03日 星期日
血管通路的常见问题与维护

作者:赵凤毛

桂林市中医医院 肾病科 发布时间:2025-04-25 11:27:36717次浏览[发表证书]

对于依赖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患者来说,血管通路是当之无愧的“生命线”。然而,这条维系生命的通路在使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类问题。了解这些常见问题及其应对方法,做好日常维护,是保障透析顺利进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接下来,我们就深入探讨血管通路的常见问题与维护要点。

1.血管通路常见问题

1)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堪称血管通路最为棘手的常见问题之一。在临床案例中,50岁的王先生因慢性肾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某次透析后,他在内瘘处发现轻微肿胀,次日震颤减弱,经检查确诊为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患者自身的高凝状态是重要因素,如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更易聚集;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导致血流速度减慢,也容易引发血栓。

2)血管狭窄。长期使用血管通路会引发血管内膜增生,进而导致血管狭窄。48岁的赵女士,透析五年后,发现血流量逐渐减少,经超声检查显示血管出现狭窄。血管狭窄会使透析时的血流量不足,影响毒素清除效果,同时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其形成原因除了与透析时间、频率相关外,还与患者自身的血管条件、高血压控制不佳等因素有关。若不及时处理,狭窄程度会逐渐加重,最终可能导致血管通路完全闭塞。

3)动脉瘤形成。动脉瘤是血管通路在长期压力作用下出现的局部扩张。65岁的孙先生,因长期在同一部位穿刺,内瘘处逐渐形成了动脉瘤。穿刺部位的反复损伤、内瘘使用不当,以及血管壁本身的薄弱等,都可能促使动脉瘤形成。动脉瘤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破裂出血的风险,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2.血管通路的维护策略

1)日常自我维护。①生活习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血管通路。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例,应保持内瘘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睡眠时避免压迫内瘘侧肢体,尽量采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穿衣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穿紧身衣或佩戴过紧的饰品;避免在内瘘侧肢体测量血压、抽血、输液等,减少对血管的损伤。②自我监测:患者要学会自我监测血管通路状态。每天至少两次用手触摸内瘘处,感受是否有震颤,震颤强烈且规律表示内瘘通畅;用耳朵贴近内瘘处,听是否有血管杂音,若杂音减弱或消失,可能意味着通路出现问题。一旦发现内瘘部位红肿、疼痛、渗液,或者震颤、杂音异常,应立即就医。

2)透析中心的专业护理。①规范穿刺:透析中心的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次透析前,仔细消毒内瘘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穿刺方法。采用绳梯式或区域式穿刺,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减少血管损伤,降低动脉瘤形成的风险。②科学止血:透析结束后,采用科学的压迫止血方法至关重要。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内瘘情况,选择合适的压迫力度和时间。一般来说,压迫力度以既能止血又能摸到震颤为宜,压迫时间通常为15~30分钟。避免压迫时间过长或过紧,导致内瘘闭塞;也不能压迫过轻,引起出血。

3)饮食与营养管理。合理的饮食和营养管理对血管通路的维护也有重要作用。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优质蛋白的饮食原则,控制水分摄入,避免因水肿导致内瘘受压;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影响内瘘;对于高磷血症患者,要限制磷的摄入,避免血管钙化。此外,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风险。

3.结语

血管通路的常见问题复杂多样,而维护工作贯穿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透析治疗的全过程。

只有患者自身提高重视,做好日常自我维护,配合透析中心的专业护理,同时注重饮食与营养管理,才能有效预防问题发生,延长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让这条“生命线”持续为透析治疗保驾护航,助力患者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