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慢性病长期用药安全须知

作者:李芳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响石镇中心卫生院发布时间:2024-12-20 14:27:261550次浏览[发表证书]

您是否知道,我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3人患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些“沉默的杀手”正悄然侵蚀着数亿人的健康。更令人担忧的是,超60%的慢性病患者存在用药误区,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危及生命。今天就和您聊聊慢性病长期用药的“安全经”。

1.慢性病用药:一场持久的“健康保卫战”

1)慢性病用药的三大特殊性。慢性病治疗不同于感冒发烧的“速战速决”,它更像一场马拉松。用药周期长:高血压患者平均需连续服药5年以上,糖尿病患者可能终生与药物为伴。用药种类多:合并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常需同时服用5-8种药物。用药调整频:随着病情变化,药物种类和剂量可能每月调整。

2)长期用药的“双刃剑”效应。药物是把钥匙,用对了能打开健康之门,用错了却可能伤及自身。真实案例:65岁的张大爷自行将降压药减半,3个月后突发脑出血;50岁的李女士听信偏方停用胰岛素,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数据警示:不规律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3倍,住院率上升50%

2.避开这些“用药雷区”,别让好心办坏事

1)症状好转就停药。高血压药刚吃两周血压正常就停?这就像冬天刚把火炉烧旺就撤柴,血压会像过山车般反弹。多数慢性病需终身服药,调整用药必须遵医嘱。

2)跟着感觉走,凭经验吃药。“今天头不晕,少吃片降压药”——血压波动比持续高压更危险。“血糖降到6以下,自己减1单位胰岛素”——低血糖的致命风险可能正在逼近。

3)中药西药“大杂烩”。68岁的王阿姨同时吃3种降压药+2种中药,结果出现严重低血压。中药并非绝对安全,甘草片与利尿剂同服可能引发低血钾。

4舍不得扔过期药。药片有效期使用期,开封后的糖浆剂超过1个月、硝酸甘油片开封3个月后药效下降50%。家庭药箱每季度要“大扫除”,过期药属于有害垃圾,不可随意丢弃。

3.安全用药的“黄金五原则”

原则1:建立用药“时间表”。降压药晨起空腹服,降脂药睡前服,降糖药随餐服。巧用智能工具:设置手机闹钟,购买分装药盒,建议选择有防潮功能的。

原则2:读懂药品说明书。重点关注这5项:适应症(是否对症)、用法用量(尤其注意“或遵医嘱”)、不良反应(出现3种以上症状需警惕)、禁忌症(孕妇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相互作用(葡萄柚汁与80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

原则3:定期做“用药体检”。建议每3-6个月进行用药评估,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重复用药(如同时服用2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药物剂量是否超标(老年人地高辛安全剂量仅为常规量的1/3);是否有药物性损伤(长期服用止痛药需每半年查肝肾功能)。

原则4:善用“用药日记”。记录内容:日期、药名、剂量、用药时间、身体反应、疑问记录。复诊时带着日记本,医生能更精准调整方案。

原则5:掌握急救技能。心血管急救三件套:硝酸甘油(舌下含服)、阿司匹林(嚼服)、速效救心丸。记住黄金4分钟:发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比等待救护车更重要。

4.家庭药箱管理“三字经”

1)存:避光:胰岛素需2-8℃冷藏(不可冷冻);防潮:药片板装保存,糖浆剂使用后拧紧瓶盖;分类:成人药与儿童药分开放,外用药与内服药分开放。

2)查:每月检查药片是否变色、胶囊是否软化、糖浆是否分层;重点核查急救药有效期,胰岛素开封后使用期限(通常为28天)。

3)补:基础配备: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创可贴、棉签。慢性病专备:血压记录本、血糖监测日记、用药提醒表。

5.给家属的特别提醒

制作“用药提示卡”贴在家中显眼处,内容包含:紧急联系人电话、最近就诊医院地址、常用药物名称及剂量。定期陪同老人复诊,充当“第二双耳朵”记录医嘱,关注老人用药后的异常表现:如突然嗜睡、食欲减退、步态不稳等。

最后送您三句话:药片虽小,关乎生命。规律服药是最好的“预防针”。您今天的谨慎,就是明天健康的保障。让我们在慢性病管理的道路上,做自己最可靠的健康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