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骨折术后护理黄金24小时:家属必知的观察与照料要点

作者:枉小娟

泸州市中医医院发布时间:2024-12-20 14:07:311639次浏览[发表证书]

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当骨折情况较为严重时,手术治疗往往成为必要手段。而在骨折术后的黄金24小时,每一个细节的护理都关乎患者的康复进程与身体健康。作为家属,掌握科学、有效的观察与照料要点,不仅能为患者提供贴心的关怀,更能在关键时刻协助医护人员,保障患者平稳度过术后危险期。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骨折术后黄金24小时家属需要关注的方方面面。

1.密切关注生命体征

骨折术后黄金24小时内,家属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体温方面,术后可能因创伤出现吸收热,不超38℃且24-48小时内恢复正常,应每隔4-6小时测腋温,超38.5℃或持续发热需告知医护。血压监测上,术后易波动,前6小时每1-2小时测一次,平稳后每2-4小时测一次,血压异常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呼吸监测也重要,正常成人静息呼吸频率12-20/分钟,若频率过快或过慢、节律不规整、深度异常或口唇发紫,可能是麻醉影响或肺部并发症,要立刻呼叫医护处理。

2.精心护理伤口

术后伤口护理关乎恢复与感染风险,家属需精心操作。一是观察伤口,留意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有无渗血渗液。渗血增多、渗液异常或伤口周围红肿、发热、疼痛加剧,可能是出血或感染,勿自行揭敷料,应告知医护。二是保持清洁,在医护指导下,出汗多时用干净毛巾轻擦伤口周围,避免弄湿敷料,浸湿要及时告知更换,防止衣物等摩擦伤口。三是协助换药,换药时帮患者保持合适体位,观察操作与伤口情况,掌握注意事项,若患者紧张害怕,给予心理安慰,助其缓解情绪。

3.有效管理疼痛

术后疼痛影响患者休息与康复,家属要积极协助管理。一方面,用数字评分法帮患者评估疼痛程度,0-10分代表不同疼痛等级,4分及以上及时告知医生,同时留意疼痛部位、性质、发作及持续时间等。另一方面,协助镇痛。药物镇痛要按医嘱给药或管理镇痛泵,观察其运行;非药物镇痛可播放舒缓音乐、聊天转移注意力,或按摩未骨折肢体、进行放松训练,辅助缓解疼痛。

4.细心照料肢体

骨折后肢体护理对促进循环、预防并发症很关键。一是观察血运,留意肢体颜色、温度、感觉及运动。若皮肤变色、皮温异常、感觉减退、活动受限或肿胀加重,可能血运不畅,要立刻报告医生。二是摆好体位,按医嘱抬高患肢15-30厘米促进回流,定时帮患者翻身、活动关节,防止僵硬和萎缩;关注固定装置松紧,有疼痛麻木及时调整。三是适度康复,在医生指导下,早期让患者做握拳、足趾屈伸等简单练习,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随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注意避免过度活动致骨折移位或损伤。

5.合理安排饮食

科学合理的饮食对骨折患者恢复意义重大。术后初期,6小时内通常禁食,麻醉消退、胃肠功能恢复后,先喂少量温开水或清淡流质,如米汤、菜汤,观察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再增加进食量与种类。

在营养补充方面,骨折患者需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是组织修复关键,可多准备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维生素C助力伤口愈合,新鲜蔬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不可少。钙对骨骼生长重要,可适当让患者喝牛奶、吃虾皮。此外,饮食要清淡易消化,远离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身体恢复。

6.给予心理支持

骨折术后患者常因疼痛、活动受限等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康复,家属的心理支持很关键。

一是倾听与沟通。家属要多和患者交流,耐心倾听其感受与需求,以温和语气、亲切态度,用乐观语言鼓励患者,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向患者解释术后恢复过程及注意事项,消除其因未知产生的恐惧焦虑。

二是营造良好氛围。给患者打造安静、舒适、整洁的休息环境,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在病房摆放患者喜爱的照片、书籍、鲜花等,舒缓紧张情绪。另外,家属间要团结和谐,不在患者面前争吵或流露负面情绪,为患者营造温馨氛围,助力其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