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星期六
供应室护理与医院感染防控关联

作者:于文侠

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发布时间:2024-12-20 11:13:531276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医院感染防控至关重要,关乎每一位患者的康复和医护人员的健康。而供应室护理工作,恰似这场防控战役中的坚实堡垒,与医院感染防控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供应室,堪称医院的“心脏”。它承担着全院各种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以及发放等关键任务。想象一下,如果把医院比作一个大型的“作战部队”,那么供应室就是负责武器装备维护与供应的后勤部门,只有武器装备干净、无菌且性能良好,“作战部队”才能顺利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减少“战斗减员”,这里的“战斗减员”指的就是医院感染的发生。

供应室护理工作的第一步——回收,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回收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成为医院感染传播的源头。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对不同科室、不同类型的污染器械进行分类回收。比如,传染病科室的器械要单独回收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回收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好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避免接触到器械上的污染物,这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防止将潜在的病原体带出供应室,扩散到医院的其他区域。

器械回收回来后,清洗是关键环节。清洗不彻底,残留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有机物质会为细菌提供“温床”,即使后续进行消毒灭菌,也可能因这些有机物的包裹而影响效果。供应室护理人员会根据器械的材质、污染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器械,如腹腔镜血管钳,会采用多酶洗液浸泡、超声清洗等精细操作,确保每一个缝隙、每一个角落都能被清洗干净。在清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清洗质量。

消毒和灭菌则是供应室护理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屏障。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而灭菌则更为严格,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供应室会根据器械的材质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常见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有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等,化学消毒灭菌方法则有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等。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有其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例如,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耐高温、耐湿的器械,但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精密仪器则不适用。在消毒灭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时间、浓度等参数,确保消毒灭菌效果。同时,还要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监测,比如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只有监测结果合格,才能保证消毒灭菌后的器械可以安全使用。

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灭菌后,器械就可以发放到各个科室。发放过程同样需要严谨对待。供应室护理人员要确保发放的器械数量准确、种类无误,并且包装完好。对于无菌物品,要按照规定的储存条件进行存放,防止在储存和发放过程中再次被污染。

供应室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防控的关联还体现在人员管理和环境管理上。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掌握最新的医院感染防控理念和技术。同时,要加强对供应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对环境进行微生物监测,确保供应室的工作环境符合医院感染防控的要求。

如果供应室护理工作不到位,医院感染的风险将大大增加。例如,消毒灭菌不彻底的器械可能会导致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等。这些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而且,医院感染一旦发生,还可能在医院内传播扩散,影响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破坏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

总之,供应室护理工作贯穿于医院感染防控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只有做好供应室护理工作,从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到发放的每一步都严格把关,加强人员管理和环境管理,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让我们重视供应室护理工作,共同筑牢医院感染防控的防线,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