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星期六
打呼噜是睡得香?小心可能是呼吸疾病!

作者:王玉忠

洪雅县中保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4-11 10:20:42917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夜深人静之时,不少人会被身边伴侣那如雷贯耳的呼噜声搅得难以入眠,而打呼噜者本人却往往浑然不觉,还自认为这是睡得香甜的标志。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打呼噜背后的神秘面纱,探寻其与呼吸疾病之间的微妙联系。

1.打呼噜:并非“睡得香”的信号

打呼噜,医学上称为鼾症,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因上呼吸道狭窄使悬雍垂(腭垂)发生振动而发出的鼾声。很多人觉得打呼噜意味着深度睡眠,是身体得到充分休息的表现。然而,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正常情况下,睡眠时呼吸应平稳、顺畅,而打呼噜恰恰反映出呼吸系统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阻塞或不畅。

2.打呼噜背后的“元凶”

1)生理结构异常。部分人群由于天生鼻腔、咽腔狭窄,或者存在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扁桃体肥大等问题,导致气道空间受限。在睡眠时,肌肉松弛,气道进一步变窄,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就会引发软组织振动,从而产生呼噜声。

2)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饮酒会刺激咽喉部黏膜,使其充血、水肿, 增加气道阻力。此外,过度肥胖也是重要诱因,颈部脂肪堆积会使气道受压,影响正常呼吸。

3)睡眠姿势不当。仰卧位睡眠时,舌根后坠,容易阻塞气道,引发打呼噜。而侧卧位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阻塞,降低呼噜发生的概率。

3.警惕!打呼噜可能是呼吸疾病的“预警”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综合征(OSAHS)。这是打呼噜可能引发的最严重疾病之一。患者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导致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长期如此,会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方面造成损害。例如,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风险,还可能引发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暴躁等神经精神症状。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虽然打呼噜并非直接导致COPD的原因,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打呼噜引起的长期缺氧状态,可能加重肺部负担,影响肺功能,进而增加COPD的发病几率或加重病情。

4.如何应对打呼噜问题

1)生活方式调整。①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与酒精都会对咽喉部黏膜产生强烈刺激,引发黏膜充血、水肿,使气道变得狭窄,增加气流通过的阻力,进而加重打呼噜症状。戒烟限酒不仅能改善打呼噜,对整体健康也大有裨益。②体重管理:肥胖是打呼噜的重要诱因之一,颈部脂肪堆积会压迫气道,导致呼吸不畅。通过合理饮食,遵循营养均衡原则,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同时结合适量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等),可有效控制体重,减轻气道压力。③睡眠姿势优化:仰卧位睡眠时,舌根容易后坠,阻塞气道。而侧卧位睡眠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可使用特制的睡眠枕,其独特设计能辅助保持侧卧体位,帮助维持气道通畅。

2)口腔矫治器。对于轻中度OSAHS患者,口腔矫治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它通过调整下颌位置,扩大气道空间,减少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发生。

3)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CPAP治疗是目前治疗OSAHS最有 效的方法之一。患者需在睡眠时佩戴特制的面罩,呼吸机会将一定压力的气流持续送入气道,就像给气道撑起一把“保护伞”,保持气道通畅,有效改善睡眠呼吸状况。不过,初次使用CPAP设备的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如面罩压迫感、气流干燥等。此时,患者应积极与医生沟通,调整面罩类型、压力参数,或配合使用加湿器等辅助设备,以提高治疗的舒适度和依从性。

4)手术治疗。对于因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严重打呼噜,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扁桃体肥大等,可考虑手术治疗,以解除气道阻塞。

5.结语

打呼噜绝非小事,它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我们不能仅仅将其视为“睡得香”的表现,而应提高警惕,关注自身睡眠健康。一旦发现打呼噜症状严重,或伴有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睡眠监测和诊断。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我们完全可以摆脱打呼噜的困扰,拥有高质量的睡眠和健康的身体。毕竟,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生活的基石,让我们从重视打呼噜开始,守护好这份珍贵的“睡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