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星期六
小儿腹泻要不要急诊?家长需知的应对方法

作者:曾丹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5-04-11 10:14:37917次浏览[发表证书]

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在换季和炎热季节高发,常让家长措手不及。面对孩子频繁腹泻、精神萎靡或伴有发热、脱水等症状,家长往往难以判断是否需要急诊处理。其实,掌握科学的识别标准和应对方法,不仅能有效减轻孩子痛苦,也能避免盲目就医带来的焦虑和负担。引导家长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判断,对于提升家庭应急护理能力、降低疾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哪些情况的小儿腹泻需要立即就医?

小儿腹泻虽是常见疾病,但一旦症状严重,可能迅速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家长需要具备基本的判断能力,辨别哪些腹泻情况必须立即就医。一般来说,如果孩子腹泻次数频繁,尤其是短时间内排便超过5~6次,且每次呈水样或喷射状,说明体液流失明显,应引起高度警惕。如果伴有持续发热(超过38.5)、频繁呕吐、食欲全无、精神萎靡或嗜睡不醒,这些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需尽快就诊处理。

脱水是小儿腹泻中最需警惕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婴幼儿,脱水发生迅速,且不易察觉。家长应注意孩子是否出现口唇干燥、眼窝凹陷、哭泣时无眼泪、小便明显减少甚至超过8小时未排尿等脱水表现;若伴随皮肤弹性差、四肢冰凉等症状,已属中重度脱水,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补液治疗。精神状态也是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若孩子反应迟钝、不爱哭闹、不愿交流、眼神呆滞,应高度警惕中毒性脑病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如果孩子腹泻中出现血便,可能提示有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不能仅依靠常规止泻药物处理,应立即就诊检查并明确病因。若孩子本身患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在腹泻期间更易发生并发症,也建议尽早就医。家长在面对小儿腹泻时,应结合症状表现和精神状态,科学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2.居家应对小儿腹泻的科学方法 当孩子出现轻度腹泻且无明显脱水或其他严重症状时,家长可以在家中进行科学护理。首先要做的就是防止脱水,合理补液是关键。可以选用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冲调后少量多次喂给孩子,尤其是在每次腹泻或呕吐后补充一定液体,有助于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如果没有口服补液盐,也可以自制糖盐水:在500毫升温开水中加入一小撮盐和一小勺糖,但比例要控制得当,避免过咸或过甜。年龄较大的孩子也可以饮用米汤、淡盐水、清淡果汁等。

饮食方面要注意调整,不可因腹泻而完全禁食。对于尚在哺乳期的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婴儿可继续给予配方奶,若腹泻较重可选用抗腹泻奶粉。在腹泻缓解期,可给予米汤、粥类、软面条、土豆泥等易消化、低脂肪的食物,避免牛奶、油腻食物、生冷水果等易刺激肠胃的食品。随着病情好转,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切记不要盲目给孩子吃止泻药,特别是成人使用的药物或抗生素,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加重病情或引发副作用。 在居家护理过程中,家长还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大便性状、排便次数、体温、有无呕吐、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等。如发现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高热、频繁呕吐、精神萎靡、小便减少等迹象,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同时要注意家庭卫生,勤洗手,消毒餐具,避免交叉感染,尤其在流行季节更应做好预防措施。通过科学应对和细心护理,大多数轻症腹泻患儿都能在家中顺利康复。

3.结语

小儿腹泻虽然常见,但对年幼体弱的孩子来说,若处理不当可引发严重后果。家长需学会识别哪些情况需要紧急就医,如持续高热、脱水、血便等,以免延误治疗。同时,在轻症情况下,通过科学补液、合理饮食和细致护理,大多数孩子可以在家中顺利康复。家长应增强健康意识,掌握基本护理知识,在面对腹泻时不慌乱、不误判,既避免过度医疗,也保障孩子的安全健康。正确的应对,是给孩子最好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