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尿蛋白超标?慢性肾炎护理要点请收好!

作者:舒霆葳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4-11 09:53:541006次浏览[发表证书]

尿蛋白超标,是很多慢性肾炎患者在体检或复查时常遇到的问题。尿蛋白的出现意味着肾脏的滤过功能已经受损,是慢性肾炎的一个重要信号。

面对尿蛋白超标,患者该如何科学护理,避免病情加重,维护肾功能,是每个慢性肾炎患者及其家属必须了解的内容。本文将系统讲解慢性肾炎患者出现尿蛋白超标的原因、影响及护理要点,帮助大家科学应对。

1.什么是尿蛋白超标?

尿蛋白是指尿液中含有超过正常范围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健康肾脏的滤过膜能够阻止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尿液,蛋白质在尿中含量极低,通常不超过150毫克/24小时。当肾小球受损,滤过屏障破坏后,大量蛋白质漏入尿液,即表现为尿蛋白超标。

尿蛋白超标往往是慢性肾炎的重要表现。慢性肾炎是一类以肾小球慢性炎症为主的疾病,病程长,易反复,且可逐渐损害肾功能。尿蛋白的多少和持续时间,常用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2.尿蛋白超标的危害

尿蛋白超标不仅是慢性肾炎的症状,更会对身体产生多方面影响:

1)促进肾脏进一步损伤:大量蛋白质漏入尿液,说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肾脏病理改变严重。尿蛋白本身还能通过促进肾小管细胞的炎症反应,加速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功能持续下降。

2)引起低蛋白血症和水肿:蛋白质大量丢失体外,血液中的白蛋白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回吸减少,从而出现全身水肿,尤其是面部和下肢水肿明显。

3)增加感染风险:蛋白质丢失使免疫球蛋白减少,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

4)引起其他代谢异常:慢性肾炎 患者尿蛋白超标往往伴随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3.尿蛋白超标的原因

尿蛋白超标主要是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所致,具体原因包括:

1)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基底膜通透性增加,蛋白质漏出。

2)肾小球足细胞受损:足细胞是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损伤后滤过膜功能减弱。

3)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部分蛋白质虽能滤过,但正常肾小管能重吸收,肾功能下降后重吸收减少,蛋白尿增加。

4)炎症反应:慢性炎症破坏滤过结构,导致蛋白尿。

5)血压升高:高血压加重肾小球损害,促进尿蛋白增多。

4.慢性肾炎尿蛋白超标的护理重点

慢性肾炎护理的核心目标是保护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排出,控制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护理需要综合多方面措施,涵盖饮食、生活习惯、心理调适和定期随访等。

1)饮食管理。合理饮食是慢性肾炎护理的基础。饮食既要保证营养,又要减轻肾脏负担,控制尿蛋白。①蛋白质摄入要适度:过多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肾小球负担,促进蛋白尿加重。对于尿蛋白明显的患者,建议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天0.6~0.8/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高生物价蛋白,如鸡蛋白、鱼肉、奶制品。蛋白质过低也不可取,防止营养不良。②限制盐分摄入:高盐饮食会增加血容量和血压,加重肾脏损伤,促进水肿。建议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3~5克以内。③合理控制水分摄入:水分摄入需根据患者水肿情况和尿量调节。水肿严重者应适度限制饮水量,防止体液潴留。④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蔬菜水果丰富,补充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减轻肾脏氧化应激。⑤限制脂肪摄入,防止高脂血症:慢性肾炎患者易出现血脂异常,低脂饮食有利于减少心血管负担。

2)控制血压。血压控制是防止肾脏病变进展的关键。慢性肾炎患者应监测血压,保持在目标范围内(一般建议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服用医生指导的降压药物,尤其是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这类药物不仅降压,还能减少尿蛋白,保护肾脏。避免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导致血压波动。

3)药物治疗和遵医嘱用药。慢性肾炎患者一般需要长期服药,如免疫抑制剂、激素、降压药等。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关注药物副作用,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时向医生反馈异常症状。禁止滥用止痛药、消炎药等肾毒性药物。

4)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长期精神紧张可加重病情。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均可加速肾脏损伤。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肾脏负担加重。

5)定期监测和随访。慢性肾炎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护理必须依赖定期检查。定期检测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评估病情变化。监测血压和体重,及时发现异常。必要时行肾脏超声、肾活检等进一步检查。

6)注意并发症防治。慢性肾炎患者因尿蛋白丢失和肾功能减退,易出现多种并发症:①水肿:适当限制盐水,必要时使用利尿剂。②感染:注意卫生,避免感冒,及时治疗感染。③贫血:肾脏功能下降可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需定期查血红蛋白。④骨质疏松:肾脏疾病影响钙磷代谢,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⑤高血脂:合理饮食及药物控制。

5.总结

尿蛋白超标是慢性肾炎患者常见且重要的临床表现,提示肾脏受损需引起高度重视。

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管理、规范的药物治疗、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监测,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延缓肾功能恶化。护理不仅是控制病情,更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肾脏健康,减少并发症,让生活更加健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