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星期六
脑出血重症患者,如何预防再出血及护理要点?

作者:张晓娟

眉山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4-11 09:24:161005次浏览[发表证书]

脑出血重症患者,犹如在悬崖边行走,每一次病情波动都可能带来致命威胁,再出血更是忌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么,如何为患者筑车预防再出血的防线又该掌握哪些护理要点呢?

1.预防再出血:多管齐下,严防死守

(1)血压管控:精准调控“压力阀"血压波动是脑出血再发的“幕后黑手"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降压药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家庭血压监测必不可少,建议每日早晚各测一次,详细记录数值,若血压波动较大,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大悲暴怒等极端情绪,因为情绪激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案升,

(2)生活习惯重塑:打造健康“生活医”。①戒烟限酒:烟草堪称血管健康的“头号大敌”,其中所舍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如同无形的“利刃”,持续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壁的完整性,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让血管变得脆弱不堪。而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致使血压急剧升高、心率明显加快,给本就脆弱的血管带来巨大压力。因此,患者必须下定决心戒烟,严格控制酒精摄入,为了健康着想,最好做到滴酒不沾。②合理饮食:遭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是守护血管健康的重要准则。日常饮食中应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它们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紊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血管正常功能。同时,要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避免血管被“垃圾"堵塞。目适度运动:适度运动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的"良方",患者需依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这类运动强度适中,既能达到锻炼效果,又不会给身体造成过大负担,要避免跑步、篮球等剧烈运动,防止而压票升引发意外

(3)疾病管理:揪出“隐形炸"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高腊血症患者要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脂质在血管壁沉积此外,走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头颅CT、血管超声等,及时发现潜在血管病变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护理要点:悉心照料,助力康复

(1)病情观察:做患者“健康哨兵"密切观索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每1~2小时记录一次。注意里者意识状态变化,若出现嗜睡、昏送或意识模糊加重,可能是再出血征兆。观家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若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提示颅内压增高,需立即报告医生,同时,留意患者头痛、呕吐等症状,若头痛加剧、频繁呕吐,可能为再出血或脑水肿加重表现。

(2)体位护理:打造舒适"康复姿势"保持患者正确体位,一般采取头高脚低位床头抬高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领内压。避免头部剧烈晃动,翻身时动作要轻柔、缓慢,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轴线上,防止颈部扭曲加重脑出血。对于昏送患者,要定时翻身、拍背每2小时一次,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

(3)唐复训练:开启"重生之旅"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按摩、被动运动等,防止肌肉美缩和关节僵硬。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主动运动,如坐起、站立、行走等训练。语言康复训练也不可忽视,鼓励患者多说话、多交流,从简单发音开始,逐步恢复语言能力。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树立康复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2)心理护理:点亮患者“心灵之光”。脑出血重症患者往往承受巨大心理压力,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要给予充分关心和理解,耐心倾听患者心声,解答他们疑问。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可以介绍成功康复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必要时,可请心理医生进行专业心理干预。

3.结语

脑出血重症患者的预防再出血和护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护人员、家属和患者共同努力。通过严格血压管控、重塑生活习惯、加强疾病管理,可有效降低再出血风险;而悉心的病情观察、正确的体位护理、积极的康复训练和有效的心理护理,则能为患者康复之路保驾护航。让我们携手为患者筑起坚固健康防线,助力他们重归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