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吞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动作,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却很少有人会特意关注它。然而,正确的吞咽方式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食物能否顺利进入胃肠道被消化吸收,还与口腔、咽喉、食管乃至整个消化系统的健康密切相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正确吞咽方式以及它背后的健康奥秘。
1.吞咽的生理过程
正常吞咽是复杂精细的生理活动,分三个阶段。
口腔期为起始阶段,咀嚼食物形成食团后,舌肌、颊肌等口腔周围肌肉精确收缩,舌头将食团推向口腔后部,防止食物漏出。咽期关键且短暂,食团刺激咽部感受器,软腭上抬封闭鼻咽通道,会厌软骨盖住气管入口,咽部肌肉快速收缩,瞬间将食团推送至食管,防止呛咳误吸。食管期是最后阶段,食团入食管后,食管通过有节律的蠕动,像接力般将其缓慢推送至胃部。
2.正确吞咽方式的重要性 保持正确吞咽方式对健康意义重大。
其一,保障食物安全入胃肠道,防止误吸。不正确吞咽会使食物或液体误入气管致呛咳。偶尔轻微呛咳尚可恢复,频繁或严重误吸会引发吸入性肺炎,对儿童、老人及体弱者危害极大,甚至危及生命。其二,有益口腔健康。吞咽能有效清除口腔唾液与食物残渣,减少细菌滋生。正常吞咽动作刺激口腔周围肌肉,维持其发育与功能,保持牙齿正常排列和咬合关系。儿童时期吞咽方式不当,易致牙齿不齐、颌面发育异常。其三,利于食管健康。规律顺畅的吞咽使食管正常蠕动,将食物运至胃内。若吞咽有障碍,食物在食管停留久,增加食管黏膜受刺激损伤风险,长期可引发食管炎、食管狭窄等病。
3.不良吞咽习惯及其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不良吞咽习惯,这些习惯往往在不经意间损害我们的健康。
快速进食是常见的不良习惯之一。很多人因为忙碌或其他原因,吃饭速度过快, 没有充分咀嚼食物就匆忙吞咽。这样会导致食团较大,增加咽部和食管的负担,还可能因为咀嚼不充分影响消化吸收。长期如此,容易引发消化不良、胃胀等问题。边吃边说话也不利于正确吞咽。说话时,咽喉部位的肌肉处于相对松弛状态,此时吞咽食物,会厌软骨不能及时有效地盖住气管入口,大大增加了误吸的风险。特别是在食用一些细碎、易呛的食物,如坚果、米粒时,边吃边说更容易导致呛咳。躺着进食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吞咽习惯。躺着时,食管和胃部处于相对水平状态,重力作用减弱,食物在食管内的推进速度减慢,而且容易反流至口腔。长期躺着进食,不仅会影响食管的正常蠕动功能,还可能引发胃食管反流病,出现烧心、反酸等症状。
4.培养正确吞咽习惯的方法
要养成正确的吞咽习惯,首先要从进食方式做起。进食时应尽量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将食物嚼碎成小块后再吞咽。这样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减轻吞咽负担,降低误吸风险。建议每口食物咀嚼15~20 次左右,尤其是吃肉类、坚果等较难消化的食物时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进食姿势也非常重要。坐着或站立进食是最佳姿势,这样可以利用重力帮助食物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部。避免躺着或弯腰驼背进食,特别是在进食后不要立即平躺,可适当站立或散步片刻,促进食物消化和吞咽。此外,要注意在进食过程中保持专注,避免边吃边看电视、玩手机或聊天。集中注意力进食能让我们更好地感知食物的咀嚼和吞咽过程,减少因分心导致的误吸风险。对于儿童,家长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吞咽习惯培养。在孩子进食时,要引导他们安静进食,不要嬉戏打闹。同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咀嚼能力,提供合适的食物质地,逐渐训练他们的咀嚼和吞咽能力。
正确的吞咽方式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了解吞咽的生理过程,认识不良吞咽习惯的危害,并积极培养正确的吞咽习惯,能有效预防多种健康问题,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从现在开始,关注每一次吞咽,为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