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俗称“蛇缠腰”)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疼痛性皮肤病。几乎所有成年人,只要曾经感染过水痘(即使没有明显症状),病毒就会潜伏在神经节中,待免疫力下降时重新激活,引发带状疱疹。随着年龄增长或免疫力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而接种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那么,带状疱疹疫苗到底有没有必要打?哪些人属于高风险人群?本文将详细解答这些问题,并提供一份自查清单,帮助您判断是否需要接种。
1.带状疱疹的危害
带状疱疹的危害,不只是皮肤问题,许多人认为带状疱疹只是皮肤上长水疱,过段时间就会自愈,但实际上,它的危害远不止于此。(1)剧烈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最典型的症状是剧烈疼痛,这种疼痛源于病毒对神经的损伤。约10~30%的患者在皮疹消退后,仍会长期遭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并发症风险。眼部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
叉神经眼支时,可能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甚至失明。耳部带状疱疹:可导致面瘫、听力丧失。皮肤感染:水疱破溃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留下瘢痕。(3)影响心理健康:长期疼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部分患者甚至因无法忍受疼痛而产生轻生念头。
2.带状疱疹疫苗:有效预防的关键
目前,国内可接种的带状疱疹疫苗主要有两种:(1)重组带状疱疹疫苗,50岁及以上成人,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性超过90%,对PHN的保护率约89%,共2剂,间隔2~6个月。(2)减毒活疫苗,60岁及以上成人,约51%,对PHN的保护率约67%,单剂接种。重组疫苗的保护效果更强,是目前的首选推荐。
3.带状疱疹高风险人群自查清单
如果您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条件,建议尽早接种疫苗:
(1)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免疫力随年龄增长自然下降,病毒更容易重新激活。据统计,约1/3的人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而50岁后风险急剧增加。(2)
免疫力低下人群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增加发病风险。如慢性病患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化疗药物、生物制剂等;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
(3)曾患过水痘或带状疱疹,几乎所有成年人(约90%)体内都潜伏着VZV病毒,即使不记得是否得过水痘,也可能曾经隐性感染。即使曾经得过带状疱疹,仍可能复发(约1%~6%的概率),接种疫苗可降低复发风险。(4)长期精神压力大、熬夜、过度劳累会削弱免疫力,增加病毒激活的风险。(5)其他高风险因素。女性:部分研究显示,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创伤或手术:身体受到重大刺激时,免疫力可能暂时下降,诱发带状疱疹。
4.常见问题解答
(1)年轻人需要打带状疱疹疫苗吗?一般推荐5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但40岁以下的年轻人如果免疫力极低(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术后),也可在医生建议下考虑接种。(2)疫苗的保护期有多久?
Shingrix疫苗的研究显示,接种后7~10年仍能提供较强保护,未来可能需加强免疫。Zostavax疫苗的保护效果会随时间下降,约5年后明显减弱。(3)疫苗有副作用吗?常见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乏力,通常1~3天可自行缓解。严重过敏反应罕见,但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禁止接种。(4)正在患带状疱疹,还能打疫苗吗?急性期不能接种,需等痊愈后再接种以预防复发。
5.总结
接种疫苗是最佳预防策略。带状疱疹并非“小毛病”,其带来的神经痛可能严重影响生活。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和免疫力低下者。如果您或家人属于高风险人群,建议尽早接种,防患于未然!行动建议:(1)对照高风险清单自查。(2)咨询社区医院或疾控中心,了解疫苗接种信息。(3)鼓励符合条件的家人,尤其是老年人接种。预防胜于治疗,尽早行动,远离带状疱疹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