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一种通过体外循环装置,模拟肾脏功能,清除血液中代谢废物、多余水分和电解质的治疗方法。了解血透的基本原理、适应症、操作流程、并发症及处理和注意事项,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应对治疗挑战,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血透的基本原理
血透的核心原理是模拟肾脏的过滤功能,借助半透膜的弥散、对流和超滤作用,清除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同时补充必要的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血透的常见适应症
(1)急性肾损伤:急性肾损伤是指由感染、药物中毒、创伤等因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血透可有效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毒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促进肾脏功能恢复。
(2)慢性肾病:慢性肾病是由高血压、糖尿病、肾小球肾炎、遗传病、结石、药物或毒物 等各种病因导致的肾脏损伤,肾脏逐渐失去正常的功能,无法有效地清除废物和多余的液体,从而影响身体健康。血透能帮助慢性肾病患者排除体内废物和水分,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病情进展。
(3)尿毒症:尿毒症就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的发展,最后导致肾脏功能出现严重的衰竭,可能有各种代谢产物潴留,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还表现有全身各系统症状的发生。血透可通过人工方式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废物和毒素,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血透的操作流程
(1)治疗前,患者需提前到达透析室,护士会为其测量体重、血压,评估身体状况,了解近期饮食、用药及有无不适症状。同时,仔细检查血管通路,如动静脉内瘘的震颤、杂音情况,中心静脉导管是否通畅等。医生根据患者各项指标制定个性化透析方案,包括透析时间、超滤量、抗凝剂用量等。护士则准备好透析机、透析器、管路等耗材,并进行预冲,排尽管路内空 气,确保透析液温度、电导率等参数正常。
(2)治疗时,通过静脉穿刺或直接连接导管,将患者静脉血液引流出体外,经透析管路进入透析器。在透析器中,血液与透析液通过半透膜进行物质交换,清除血液中多余的毒素和水分,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整个循环过程持续进行,一般每次血透时间为四小时,每周需进行2~3次。
(3)治疗后,护士以正确方法回血,关闭血泵,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点止血。再次测量患者体重,评估脱水效果。指导患者正确按压穿刺点,避免出血和血肿。告知患者透析后注意事项,如控制水分摄入、合理饮食、规律用药等,并预约下次透析时间。
4.血透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低血压:常因超滤过大过快、干体重设置过低或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导致心搏输出量减少。发生低血压后,需暂停超滤,让患者头低位吸氧,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若低血压无法改善,则需停止透析。
(2)高血压:在透析过程中也可 能出现,或因身体脱水反应和降压药清除等原因导致血压升高,需提前做好预防及对症治疗。
(3)失衡综合征:多见于首次透析患者,由于血液透析后溶质快速清除,导致溶质浓度快速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脑组织水肿,可使用低剂量、低速度透析,缩短透析时间来处理。
(4)肌肉痉挛:一般与低血压并存,出现后可给予补充高渗葡萄糖或盐水。
(5)心血管并发症:血透患者心血管主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心包炎、心包填塞、心力衰竭、高血压、脑出血等。病人还可出现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可补充生理盐水、白蛋白、血浆等。
5.血透后的注意事项
(1)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降低免疫力。(2)保持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3)严格控制饮水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4)控制自身饮食,少吃含盐过高的食物,如咸菜、腊肉等。(5)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身体恢复情况,如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