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中医头疗:多种方法有效缓解偏头痛

作者: 黄海萍

岑溪市中医医院发布时间:2025-04-11 13:59:41748次浏览[发表证书]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都被偏头痛困扰,发作时头部一侧或双侧疼痛,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十分影响生活质量。其实,中医头疗对缓解偏头痛有不错的效果,操作简单还适合在家尝试。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头疗方法。

1.按摩梳头:疏通经络止痛

按摩梳头是最简单的头疗方式,建议每天早晚各做1次,每次持续5~10分钟。具体操作:先将双手十指自然屈曲,用指腹从额头前发际开始,沿头顶梳向脑后,力度以头皮微微发热、略有酸胀感为宜。梳头时可重点“打圈按摩”百会穴(头顶正中)——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30秒,力度稍重;再用食指和中指并拢,顺时针按揉风池穴(枕骨下凹陷处)20次,此处能明显感受到筋腱的滑动感。

日常小技巧:若时间紧张,可随身携带一把宽齿木梳,工作间隙从鬓角向耳后梳刮10~15次,能快速缓解用脑过度引起的头胀感。长期坚持不仅能疏通经络,还能改善睡眠质量,对预防偏头痛有积极作用。

2.中药热敷:温经散寒止痛

基础方:准备川芎15克、白芷10克、艾叶8克(可在药店配药),将其装入透气布袋中,用热水浸湿后拧至不滴水,趁热敷在疼痛部位。若买不到艾叶,可用生姜3片(切片拍烂)替代,增强驱寒效果;若偏爱清香气味,可加3克薄荷碎,适合风热型头痛。热敷时中药的药性通过皮肤渗透,结合温热刺激,能有效缓解因风寒湿邪入侵或气血瘀滞引起的偏头痛。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日1~2次。若嫌煎药麻烦,也可用吹风机热风档隔着布袋吹5分钟,强化药效渗透。简易替代法:没有中药时,可用暖水袋包裹毛巾热敷太阳穴,水温45℃左右,同样能暂时缓解头部紧箍感。

3.艾灸疗法:激发经气止痛

艾灸也是中医头疗的常用方法。选取阿是穴(疼痛部位)、太阳穴、率谷穴(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等穴位进行艾灸。点燃艾条后,距离皮肤2~3厘米,以 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艾灸能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对于虚寒性偏头痛或因气血不足引起的偏头痛有较好的缓解效果。注意事项:艾灸时要注意室内通风,避免艾烟过浓;孕妇及皮肤过敏者需谨慎使用;灸后可喝一杯温水(加少许蜂蜜更佳),帮助身体代谢。若担心明火安全,可用“艾灸盒”固定在疼痛部位,解放双手更省心。

4.头皮刮痧:活血化淤止痛

头皮刮痧需要准备专门的牛角刮痧板或玉石刮痧板,先在头皮上涂抹适量的橄榄油或茶油,然后从头顶百会穴开始,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力度由轻到重,以头皮出现淡红色痧痕为度。刮痧过程中若遇到疼痛明显的“结节”部位,可在此处停留,做小范围的环形刮拭,直至痛感减轻。头皮刮痧能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化解局部淤血,对于气滞血瘀型偏头痛效果显著。刮拭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当天不要洗头,若痧痕3~5天未消退,可等消退后再进行下次操作。

5.耳穴贴压:简便易行止痛

耳穴贴压是通过刺激耳部穴位来缓解疼痛的方法。中医认为,耳朵上分布着全身脏腑经络的对应穴位,与头部密切相关。我们可以选取神门穴(耳轮角消失处)、皮质下穴(对耳屏内侧)、枕穴(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等穴位,用王不留行籽贴在穴位上,每天用手指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以耳部有酸胀感并向头部放射为最佳。贴心提示:按压时可配合深呼吸,吸气时轻按穴位,呼气时加重力度,能增强刺激效果。这种方法操作简便,随时随地都可进行,适合日常调理偏头痛。

中医头疗缓解偏头痛注重整体调理,安全性较高,但需要坚持使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偏头痛发作频繁、疼痛剧烈,或伴有视力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头疗方法,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大家远离偏头痛的困扰,拥有轻松舒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