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肺结节≠肺癌!中医“软坚散结”调理方案

作者:刘慧

蚌埠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4-11 09:07:01986次浏览[发表证书]

近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上升,许多人一拿到“肺结节”的检查报告便忧心忡忡,甚至将其与肺癌划等号。事实上,肺结节≠肺癌,大部分肺结节属于良性,仅有少数可能恶变。中医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通过“软坚散结”等方法,在肺结节的调理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帮助患者改善体质、控制结节发展。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肺结节的神秘面纱,聊聊中医的应对之策。

1.科学认识肺结节:不必谈“结”色变

肺结节是影像学上的一个描述,指肺部直径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阴影。根据性质,肺结节可分为:良性结节(占比超80%):多由炎症、感染、陈旧性病灶等引起,如炎性假瘤、结核球、肺内淋巴结,生长缓慢,恶变风险低。恶性结节:早期肺癌或转移瘤,需高度警惕,但仅占少数。

判断结节是否危险,医生会综合考虑大小、形态、密度等因素:直径<5毫米的微小结节多为良性;边缘模糊、有毛刺或分叶的结节需重点关注。定期复查是关键,多数良性结节只需观察,无需过度治疗。医生会结合患者病史、年龄、吸烟史等综合评估,必要时通过活检确诊。

2.中医对肺结节的认识:痰瘀互结,本虚标实

中医虽无“肺结节”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及病机,可归为“肺积”“痰核”范畴。中医认为,肺结节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

(1)正气亏虚: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年老体弱等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正气不足,无力抵御外邪。

2)外邪侵袭:风寒、风热等邪气入侵,肺气失宣,津液代谢失常,聚而成痰;气机不畅则血行瘀滞,痰瘀互结,最终在肺内形成结节。

3)情志失调: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郁气滞,横逆犯脾,加重痰瘀内生。

4)病机总结:肺结节以痰、瘀、毒为标,以肺、脾、肾虚弱为本,治疗需标本兼治。

3.中医软坚散结:从内而外化解结节

中医调理肺结节强调“辨证论治”,通过软坚散结、化痰祛瘀、扶正固本,改 善体内环境,抑制结节发展。

(1)中药汤剂:一人一方,精准调理。痰瘀互结型:常见咳嗽、咯痰、胸闷,舌暗苔腻。方剂:二陈汤(半夏、陈皮化痰)合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活血),加浙贝母、牡蛎、夏枯草软坚散结。气阴两虚型:表现为气短、乏力、口干,舌红少苔。方剂:沙参麦冬汤滋阴补气,配伍黄芪、太子参,并加入猫爪草、鳖甲消散结节。肝郁气滞型:常伴情绪抑郁、胸胁胀痛。方剂:逍遥散疏肝理气,配合三棱、莪术行气破血,消散痰瘀。

2)中成药:方便实用的辅助方案。清肺散结丸:含绞股蓝、三七等,可改善咳嗽、胸痛,适合肺结节合并气虚血瘀者。夏枯草口服液:单味夏枯草制剂,清热泻火、散结消肿,适合热性体质患者。

3)特色外治:内外协同增强疗效。穴位贴敷:将白芥子、甘遂、细辛等研末制成膏药,贴于肺俞、膻中、定喘等穴位,温肺化痰、通络散结。艾灸:选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以艾条温和灸,温阳益气,提升免疫力。

4.日常调理:饮食情志双管齐下

1)饮食建议:宜食海带、紫菜、萝卜、丝瓜等软坚散结食物;梨、百合、银耳等润肺之品;山药、芡实等健脾食材。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戒烟酒,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

2)情志调节:焦虑、抑郁会加重气机不畅,可通过冥想、瑜伽、太极拳等舒缓情绪,保持心情舒畅。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坚持有氧运动(如八段锦、慢跑);雾霾天减少外出,佩戴口罩护肺。

5.中医调理的注意事项

1)定期复查:肺结节需遵医嘱定期随访(3~12个月),监测变化,必要时结合西医手段干预。

2)专业指导:中药调理需由中医师辨证开方,不可自行抓药或停药。及时就医:若出现咳嗽加重、咯血、胸痛等症状,需立即排查恶变可能。

6.结束语

肺结节并非洪水猛兽,科学认知、理性应对,结合中医整体调理与西医精准监测,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甚至实现结节缩小。与其焦虑担忧,不如从生活点滴做起,用中医智慧为肺部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