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心悸、手抖、胃痛可能是广泛性焦虑在作怪

作者:郭金姑

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3-21 15:36:15730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手抖、心悸以及胃痛等症状,可能与广泛性焦虑有关。对于此类疾病,其特点表现在过度担忧,而且这种担忧往往会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需要准确进行评估,并及时治疗,使患者症状得到缓解。

1.广泛性焦虑概述

对于广泛性焦虑症,其是一类精神障碍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焦虑,患者有不明原因的紧张不安、提心吊胆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同时还表现出运动性不安和肌肉紧张。患者通常可以认识到此种担忧是过度和不恰当的,但无法控制,由于难以忍受而感到痛苦。

对于广泛性焦虑的症状,具体包括呼吸困难、焦虑、烦恼、紧张不安、无法静坐、心悸、胃痛以及手抖等。对于此类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有关。一旦患病需要及时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可以从紧张不安的心理障碍中尽快走出,并可辅以维护神经的药物。一旦此类疾病较为严重,则可能会造成患者面部扭曲、

颤抖和皮肤苍白。

2.广泛性焦虑的病因

对于广泛性焦虑的发病原因,具体与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神经生物学因素几个方面有关。

首先,对于遗传因素,广泛性焦虑症表现出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度为30%~40%。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广泛性焦虑症可能和多巴胺转运体受体、D2受体、5~HT转运体受体等基因多态性相关。其次,对于神经生物学因素,其具体包括去甲肾上腺素系统、γ~氨基丁酸系统、5~羟色胺系统等神经生化系统。最后,对于心理因素,其主要是指一些环境刺激下的恐惧所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从广泛性焦虑的诱发因素来看,其主要包括失业、离婚、精神紧张、生活压力过大等。

3.广泛性焦虑的治疗

对于广泛性焦虑障碍,其发生与一些心理社会因素有关,虽然一些患者可以自行缓解,但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不仅症状迁延,病程也比较漫长。为了有效提升

广泛性焦虑的治疗效果,可以综合应用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对于急性期患者,需要有效消除或者缓解焦虑症状、伴随症状,使临床治愈率得到提升,使其社会功能得到恢复,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在实际治疗广泛性焦虑时,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

首先,一般治疗。对于医生而言,其需要耐心倾听病史,对患者发病原因以及诱发因素充分了解,并要仔细检查患者体格,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使患者疑虑得到解除。与此同时,相关医护人员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对疾病性质进行讲解,并采用暗示性语言,使患者能够有效解除顾虑,合理调整患者心态,做好作息安排,并开展体育、旅游以及文娱等活动。其次,药物治疗。对于广泛性焦虑患者,应合理采用具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具体要对去甲肾腺素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进行使用,在治疗广泛性焦虑时十分有效,而且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目前,在临床上治疗广泛性焦虑,主

要选用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帕罗西汀等。与此同时,还可以选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具体包括苯米嗪、阿米替林等。而且还可以采用其他药物,包括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其是5~羟色胺1a受体的部分激动剂,由于不具有依赖性,因此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中较为常见。第三,心理治疗。对于患者需要加强健康教育,使其对疾病性质充分了解,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焦虑发作后,使患者对焦虑体验产生正确认知,防止其焦虑有所加重,鼓励患者展开体育锻炼,使其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最后,认知行为治疗。在全面评估患者后,需要使患者的不良认知得到改变,并加强认知重建松弛训练和呼吸控制训练,使其焦虑症状得到缓解。

除此之外,对于广泛性焦虑患者,还需要加强患者的日常护理,注意休息,调整日常生活和工作量,使其保持规律作息,并有规律地展开锻炼,防止过度劳累。与此同时,还需要使患者情绪保持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使其心情保持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