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手机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在享受其便捷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健康隐患,其中因长时间使用手机而引发的腱鞘炎值得关注。
1.腱鞘炎的基本认知
腱鞘炎,即腱鞘发生炎症。腱鞘如同包裹肌腱的保护膜,能降低摩擦,保证肌腱顺滑运动。但当它受到过度劳损、寒冷或病菌感染等不良因素影响时,炎症便会发生,进而引发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常见的腱鞘炎类型有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妈妈手”)和屈指肌腱腱鞘炎(“弹响指”)。“妈妈手”症状典型,手腕拇指一侧的桡骨茎突处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时疼痛加剧且会放射至前臂及拇指,腕部活动受限,提物乏力,桡骨茎突处还可能出现豌豆大小的突起或结节。“弹响指”多发于拇指、中指、环指,患者手指活动困难,局部酸痛,晨起或劳累后症状加重,掌指关节掌侧压痛,可触及米粒大小结节,手指伸屈时有卡顿、弹响现象。
腱鞘炎常“青睐”重体力劳动者、家务劳动者、常搂抱孩子的人群以及长时间高强度使用电子产品的上班族。
2.手机与腱鞘炎的关联
当我们长时间使用手机,尤其是频繁地打字、滑动屏幕时,手指和手腕需要不断重复屈伸等动作,这就如同让肌腱在腱鞘内进行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长期、过度的摩擦,使得腱鞘炎有机可乘。以玩手机游戏为例,玩家往往全神贯注,手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动作,持续点击、滑动屏幕,手部的活动不仅单一,而且持续时间长,肌腱和腱鞘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就像一根被拉到极限的橡皮筋,随时可能失去弹性。
此外,不正确的握手机姿势也会加重手部负担。如长时间用大拇指控制手机,会使大拇指的肌腱和腱鞘承受过大压力。当长时间玩手机后出现手指或手腕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时,很可能是腱鞘炎发出的警示,提醒你该重视手部健康了。
3.腱鞘炎带来的困扰
腱鞘炎患者最明显的感受是手指或手腕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时手指屈伸功能受影响,出现“扳机指”或“弹响指”。
具体而言,腱鞘炎的影响包括:
局部疼痛:多在手腕、肩部、四肢等部位出现压痛,活动时疼痛加剧,病情发展还可能伴随肿胀、发热。
活动受限:发病期间关节活动受限,手指、手掌、肩部等部位可能麻木、疼痛,原本轻松的动作变得艰难。
弹响:患者可能出现局部压痛、肿胀,关节屈伸不利且有弹响,关节活动时会发出“咔咔”声。
4.预防与治疗的关键之道
预防腱鞘炎至关重要,可采取以下措施:
注意休息:使用手机时,一定要牢记劳逸结合的原则。每隔一段时间,如30分钟到1小时,就让手部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手部或腕部长时间重复进行同一个运动,如果必须长时间工作,在工作当中要合理安排小段休息时间,让手部得到放松。
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使用手机,尤其是不要长时间用大拇指控制手机。尽量不要过度弯曲或扭曲手腕和手指,正确的姿势能有效减轻手部负担。比如,使用手机时,可以将手机放在一个合适的高度,避免低头、弯腰等不良姿势。
适当活动: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手指屈伸活动,如扭转手腕以及练习拇指张开收拢动作,这些简单的动作能增加肌肉的耐力,减少腱鞘炎的发生。
注意保暖:避免手部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以免受凉引发腱鞘炎。寒冷会让腱鞘变得脆弱,容易引发炎症。冬天出门时,记得戴上手套,保护好手部。
若已出现腱鞘炎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休息、冷敷、热敷、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等。休息可让受损部位恢复,冷敷减轻炎症肿胀,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严重时可能需手术治疗,如腱鞘切开减压术和腱鞘切开引流术等。
总之,智能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其引发的健康风险。重视手部健康,做好腱鞘炎的预防,才能让我们在科技生活中保持健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