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医学影像:给身体拍“超级大片”,疾病无所遁形

作者: 张斌

(清河县中医院)发布时间:2025-01-24 09:12:131147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现代医学里,医学影像技术似神奇“侦探”。借助先进成像设备,它为身体拍“大片”,让疾病现形。下面,一起走进其奇妙世界,了解它如何守护健康。

1.医学影像的“前世今生”

医学影像发展充满创新突破。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开启医学影像时代,助医生初步观察身体结构。此后技术不断进步,从传统X光摄影,到CT、MRI等相继问世,每次进步都给疾病诊疗带来巨大变革。

2.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及其“特长”

1)X射线成像

X射线成像临床应用广泛。其原理是,X射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因组织密度和厚度不同,对X射线吸收程度有别,在胶片或探测器上形成黑白对比影像。

比如拍胸部X光片,骨骼密度高,吸收多,影像呈白色;肺含气多,密度低,影像为黑色;心脏等软组织呈不同程度灰色。

X射线成像操作简便、价格便宜,对明显的骨骼骨折、肺部炎症、气胸等疾病,诊断价值较高。

2)CT成像

CT成像堪称X射线成像“升级版”。它借助旋转的X射线管和探测器对人体部位断层扫描,计算机处理数据后重建出横断面图像。

相较于传统X射线,CT图像更清晰准确,能发现细微病变,像早期肺癌、小脑出血等。多层螺旋CT让扫描速度与图像质量大幅提升,还能三维重建,为医生提供直观解剖信息,助力制定精准治疗方案。

3)MRI成像

MRI成像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信号重建图像。它对软组织分辨力极高,能清晰展现大脑、脊髓、肌肉等部位细微结构与病变,在多类疾病诊断中作用重大。

比如早期脑梗死诊断,MRI比CT更敏感,发病数小时内就能发现;诊断关节疾病,它是“金标准”。而且,MRI无需含碘造影剂,无辐射。不过,其检查时间长、费用高,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通常不能做。

4)超声成像

超声成像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对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进行成像。超声检查具有实时、动态观察的优点,并且操作简便、价格便宜、对人体无损伤,广泛应用于妇产科、腹部、心血管等多个领域。在妇产科检查中,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监测胎儿的生长、诊断胎儿畸形等;在腹部检查中,能够对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脏器进行检查,发现结石、囊肿、肿瘤等病变;在心血管检查中,超声心动图可以实时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评估心脏瓣膜的活动情况,诊断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脏疾病。

5)核医学成像

核医学成像则是通过向体内引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然后利用特殊的仪器探测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反映脏器的功能和代谢状态。其中,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是核医学成像中较为先进的技术。PET-CT能够将代谢信息与解剖结构信息相结合,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良恶性鉴别、分期以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发现身体内代谢异常增高的病变,即使是非常微小的肿瘤病灶也可能被检测出来。

3.医学影像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医学影像在疾病诊断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医生通过对各种影像资料的仔细分析和解读,能够了解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界等特征,进而判断病变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是先天性疾病还是后天性疾病等。这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例如,对于肺癌患者,准确的影像诊断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分期,决定是采取手术治疗、化疗、放疗还是综合治疗。

此外,医学影像还可以用于疾病的随访和疗效评估。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定期的影像检查,医生可以观察病变的变化情况,判断治疗是否有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医学影像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幅身体内部的“超级大片”,让医生能够更准确地“看到”疾病的真相。然而,每一种影像技术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检查方法,必要时还会联合多种检查手段,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技术也在持续发展创新,未来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