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守护生命中枢: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解析

作者:贾婕

(河北省黄骅市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5-01-24 10:29:07954次浏览[发表证书]

大脑作为人体“司令部”,掌控着意识、运动、感觉等重要功能。神经外科手术旨在解除脑部病变对神经组织的压迫、修复受损神经或切除肿瘤等。然而,手术成功只是治疗进程中的关键一步,术后护理对患者康复同样意义重大,是守护生命中枢的核心环节。

1.术后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关联颅内状况。体温监测方面,术后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应激常引发38℃左右的外科吸收热,数日内会自行消退。若体温持续超38.5℃或伴有寒战,可能提示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会严重影响预后,需及时检查并采取降温、抗感染措施。

血压监测极为重要。过高血压易致颅内血管破裂出血,尤其对于术后脆弱血管;血压过低则会影响脑部血液灌注,导致脑缺血、缺氧,损害神经功能。医护人员会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通过调整降压或升压药物剂量,将血压控制在适宜范围。

心率和呼吸监测同样不可忽视。异常心率变化,如心动过速或过缓,可能与心脏功能异常、颅内压改变有关。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能直接反映通气功能和呼吸中枢状态。

2.精心的伤口护理

神经外科手术切口多在头部,妥善护理伤口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术后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必要时清创,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或控制感染。

伤口愈合时患者可能感到局部瘙痒,此时务必告诫患者避免搔抓,以防伤口裂开或引发感染。医护人员会在伤口愈合的不同阶段,根据伤口状况给予洗头时机、防外力碰撞等护理指导。

3.细致的管道护理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常留置引流管、尿管等多种管道。以引流管为例,脑室引流管、硬膜外引流管较为常见,其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颅内积血、积液的排出,对降低颅内压、促进伤口愈合十分关键。护理人员会定时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受压,保证引流通畅。同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正常术后早期引流液为淡血性,随时间推移颜色变淡、量减少;若引流液突然增多且鲜红,可能提示颅内新出血;若引流液浑浊、呈脓性,则可能存在感染,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尿管护理也不容忽视。长期留置尿管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护理人员会定期更换尿袋,保持尿道口清洁,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液生成,自然冲洗尿道,降低感染风险。在患者病情允许时,尽早拔除尿管,恢复自主排尿。

4.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因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出现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并发症。预防肺部感染,护理人员会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对昏迷或咳痰无力者必要时吸痰,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改善肺部通气功能,减少感染发生。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依靠早期活动和物理预防措施。对于病情稳定患者,护理人员指导其在床上进行屈伸下肢、足踝泵运动等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对高危患者,可能使用气压治疗装置,通过间歇性充气、放气模拟肌肉收缩和舒张,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压疮,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皮肤状况,定时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在骶尾部、足跟、肘部等骨隆突处,可使用减压贴、气垫床等减压设备,减轻压力对皮肤的损害,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潮湿床单和衣物。

5.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会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详细介绍手术情况和术后康复计划,增强其治疗信心,倾听诉求、耐心解答疑问,给予心理支持与安慰。对于因脑部病变导致认知、情绪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会更加细心、耐心照料,通过康复训练、音乐疗法等多种方式,帮助患者改善情绪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神经外科术后护理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从生命体征监测到伤口、管道护理,从并发症预防到心理关怀,各环节紧密相连,共同为患者康复助力。只有做好全面、细致的术后护理,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让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