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血糖高低,一测便知: 糖尿病预防小助手

作者:何登林

(绵阳市游仙区妇幼保健院)发布时间:2024-09-20 17:05:066600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健康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而在这众多的健康议题中,糖尿病以其高发病率和严重的并发症,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糖尿病,这一看似简单的代谢性疾病,实则蕴含着复杂的生理机制与深刻的社会影响。 

血糖的奥秘:生命之糖的平衡之道

血糖,顾名思义,即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它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为细胞提供必要的燃料,维持着生命的正常运作。然而,血糖水平并非一成不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精细调控,如胰岛素的分泌、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身体的运动状态等。当这一平衡被打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便可能引发糖尿病。

1.血糖的正常范围

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即晨起未进食时的血糖)应维持在3.9-6.1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则应低于7.8mmol/L。这一范围内的血糖波动,是身体正常代谢的标志。

2.血糖调节的生理机制

血糖的调节主要依赖于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两大激素的协同作用。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被利用或储存,从而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则由胰岛α细胞分泌,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两者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共同维持着血糖的动态平衡。

糖尿病的警钟:认识与预防并重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长期高于正常水平。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因此,对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糖尿病的类型与成因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糖尿病患者的绝大多数。其成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老龄化等多种因素。

2.糖尿病的预防策略

健康饮食: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规律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能够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风险。

体重管理: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定期监测: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干预血糖异常,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血糖监测:糖尿病预防的小助手

1.血糖监测的方法

指尖血糖监测:最为常见,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通过采集指尖微量血液进行血糖测量。

动态血糖监测:通过植入皮下的传感器,连续监测血糖水平,提供更全面的血糖信息。

静脉血糖检测:在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准确性更高,但操作相对复杂。

2.血糖监测的时机与频率

空腹血糖:晨起未进食时测量,反映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餐后血糖:餐后两小时测量,反映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及胰岛素的分泌能力。

随机血糖:任何时间测量,用于了解血糖的即时状态。

监测频率:根据个体情况而定,一般建议患者至少每周监测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必要时可增加监测频率。

3.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

血糖监测时,需确保血糖仪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定期校准;采血前彻底清洁双手及采血部位,以防感染;同时,详细记录每次的血糖值及测量时间,以便医生准确分析病情。

糖尿病预防的深层探索:科学与实践的结合

1.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低糖、低脂、高纤维,减少加工食品,增加蔬果摄入。

运动:个性化运动计划,结合有氧与力量训练,提升代谢与胰岛素敏感性。

心理: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助血糖稳定。

2.药物治疗与辅助

口服:轻度血糖升高者,可选用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

胰岛素:1型或2型晚期患者,需胰岛素注射。

新疗法:胰岛素泵、干细胞疗法等提供新治疗可能。

3.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

家庭:家人支持是患者坚持治疗的重要动力。

教育:健康讲座、科普文章提升患者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

社区:建立管理社区,促进患者交流互助,共同应对挑战。

结语

血糖的高低,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通过科学的血糖监测与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完全有能力将糖尿病这一甜蜜杀手拒之门外。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健康与幸福。记住,血糖高低,一测便知;糖尿病预防,从我做起!

 

栏目导航

四川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