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告知孩子需要被施行麻醉时,许多家长可能会担心:麻醉会不会损伤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哪些麻醉方式?麻醉有没有副作用和风险?麻醉前的相关注意事项是什么?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关于麻醉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儿童麻醉
麻醉即通过药物等方式对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系统进行可逆性功能抑制,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整体或局部的感觉丧失(特别是痛觉),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避免手术治疗、血管穿刺、内镜检查、皮肤伤口缝合等有创操作带来的疼痛等刺激,避免应激反应。儿童麻醉是指对不满14周岁的患儿进行麻醉。儿童生长发育尚未完全,在麻醉的用药种类、剂量、方式等选择与成年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儿童麻醉的常见方式
1.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肌肉注射或者直肠灌注进入患儿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抑制,使患者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全身麻醉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患者的神志及各种反射逐渐恢复至正常。
多数儿童的麻醉都采用全身麻醉,尤其是无法配合的低龄儿童、危重病人、区域麻醉下难以完成的手术如颅内手术等。
2.椎管内麻醉
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脊神经根受到阻滞使该神经根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统称为椎管内麻醉。根据注入位置不同,可分为蛛网膜下腔麻醉(又称脊麻或腰麻)、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骶管阻滞麻醉。
椎管内麻醉适用于可以配合的大龄儿童,尤其是下腹部以下部位的手术,术中是清醒的,麻醉医生也可以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减轻患儿的紧张感。
3.局部浸润麻醉
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射局麻药,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称为局部浸润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对脏器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应用广泛、费用低,但只限于较小的表浅手术操作,比如拔牙术、包皮环切术、体表小肿瘤切除术等,同时也需要患儿能配合。
儿童全身麻醉是否影响智力
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全麻对于儿童来说是可靠安全的麻醉方法。最近,一项涉及7个国家700多名幼儿的实验,在著名医学刊物《柳叶刀》上发表。研究表明0-3岁小朋友,接受一次全麻,不会对其智力有影响,是不会变笨的。短暂接触麻醉对幼儿是安全的,他们也做了局麻和全麻对照神经发育结果没有显著差异。现代麻醉药物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起效后可随代谢排出体外,不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智力等造成危害或者不良影响。在麻醉恢复期如果短时间之内患儿存在神志不清、语言表达异常、认知功能异常等情况,与麻醉药物尚未完全排出有关,无需过于担心。因此,家长们不必过分担忧,如考虑麻醉影响患儿智力的顾虑而使孩子的病情一拖再拖是万万不可取的。
儿童麻醉的一些注意事项
1.宝宝有点咳嗽或咳痰就不能麻醉了吗?
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的麻醉风险的儿童行全身麻醉时,发生围手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主要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不过这些不良事件大多较轻微且容易处理,但会使住院率和花费增加,并延长住院时间,同时短暂性氧饱和度降低的远期后果不得而知。
这些不良事件包括喉痉挛、支气管痉挛、肺不张、咳嗽、气道梗阻、缺氧、喘鸣及屏气,甚至可能会引起患儿在围术期心搏骤停。所以,如果宝宝有“感冒”的症状,应该听从麻醉医师的意见,择期手术应适当推迟。
2.关于禁食时间的问题
麻醉前常规限制经口摄食,以减少胃内容物,从而降低误吸风险。然而,术前长时间禁食会加重焦虑,还有可能导致低血容量和低血糖,尤其是婴幼儿。应鼓励体健幼儿在择期手术麻醉前2小时之前饮用清流质,并向父母说明哪些流质可以饮用,包括水、口服补液溶液、不含果肉的澄清果汁、碳酸饮料等。必须服药时应随少量水送服。
另外,一些常见食物的禁食禁饮时间如下:母乳≥4小时,配方奶或者牛奶、淀粉类固体食物≥6小时,脂肪及肉类固体食物≥8小时。
此外,患儿亲属应准确告知医师患儿详细情况,例如是否存在哮喘等特殊疾病、手术麻醉史、过敏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