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血管、脊髓等而引起的以腰腿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其部位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椎间隙。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其病属于中医“痹证”、“腰腿痛”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是由于风寒湿侵袭,以致气血阻滞经脉;或外伤损伤腰脊,血行不畅,瘀血阻闭经脉;或年老体弱,久病劳损,气血精髓亏虚不足,腰脊失养所致。本病多反复发作,病程缠绵,病性多属虚实夹杂,以肝肾亏损为本,寒湿瘀阻为标。
1.中医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分型:
(1)寒湿腰痛
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病痛不减,寒冷或阴雨天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治以甘姜苓术汤,由干姜、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可食用羊肉、肉桂、丁香等。
(2)湿热腰痛
腰部重着而热痛,暑湿阴雨天气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濡脉或弦数。治以四妙丸,由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组成。可食用蒲公英、金银花、赤小豆等。
(3)瘀血腰痛
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部分患者有跌仆闪挫病史。治以身痛逐瘀汤,主要药物有桃仁、红花、香附、没药、五灵脂等。可食用黑木耳、洋葱、山楂等。
(4)肾阴虚腰痛
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以左归丸,主要药物有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等。
(5)肾阳虚腰痛
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面色㿠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以右归丸,主要药物有肉桂、附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等。可食用牛羊肉、郁金、杜仲等。
2.中药外治
采用手法治疗时,配合中药湿包裹加热外敷;手法治疗后用颈肩腰腿痛理疗膏外贴,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3.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主要是增加局部组织痛阈,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腰间盘外压力,促使突出物还纳,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条件;改变突出物位置,缓解神经根受压状态;加强气血循行,促使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水肿的吸收。以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化瘀为治则。部位在背腰部及下肢,取肾俞、大肠俞、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穴。手法以揉法、按压法、滚法、弹拨法、运动关节类手法等。
推拿治疗期间要注意两个时期:
(1)急性期,主要运用腰背部软组织松解手法,一般不做腰部旋转复位和斜扳手法。
(2)慢性期,手法包括腰背部软组织松解手法+牵抖及斜扳或定点旋转复位。其中,青壮年以腰背部软组织松解手法、牵抖及定点旋转复位为主,体弱年长者以腰背部软组织松解手法加斜扳为主,隔日一次。腰椎斜扳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难点手法。手法时,患者取左侧卧位,左下肢伸直,右下肢屈曲放于下肢上部。术者立于患者前面,以左肘内侧抵压在患者右髂骨的后外侧,右肘外侧顶压在患者右肩关节前部,先前后晃动患者躯体,使患者放松。然后两肘关节相对用力,使患者腰椎旋转,当旋转至最大幅度时,稍加力增加患者腰部活动度5°~10°,可听到腰椎关节部作响,同法施于对侧。施术用力时不宜过猛,以免发生关节突损伤。斜扳法主要是将椎间隙错开,并拉紧关节囊和韧带,有改变突出物位置、缓解神经根受压状态的作用。针灸疗法采用复合针刺手法,取穴以腰部的华佗夹脊穴、环跳、承扶、阳陵泉、委中等穴位为主。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调护
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如避免坐卧湿地;注意保暖,免受风寒湿邪侵袭;保持正确的坐、卧、行体位,劳逸适度;避免腰部跌仆闪挫。急性腰痛应及时治疗,愈后注意休息调养,以巩固疗效。慢性腰痛除药物治疗外,注意腰部保暖,或加用腰托固护,避免腰部损伤。平时进行腰部自我按摩、打太极拳等活动,有助于腰痛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