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星期三
术后疼痛,别咬牙挺住, 适宜镇痛,可加速康复!

2023-12-08

作者:陈希 绵阳市骨科医院 药学部7375次浏览[发表证书]

疼痛,一个人人都会有的亲身体验,这是一个主观感受。相同的刺激会有不同的疼痛感受。一般轻微的疼痛往往是一过性的,而有些持续的、引发身体不适的疼痛,我们就需要进行干预。这里我们主要来聊聊术后的镇痛治疗。

1.什么是疼痛?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者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是一种主观感受。

疼痛根据持续时间有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之分,急性疼痛主要是指少于3个月的疼痛,比如术后疼痛,慢性疼痛主要是持续3个月或以上的疼痛,比如癌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如果根据病理学特征又分为内脏性疼痛、躯体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表现形式复杂多样,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伤或功能障碍所致的疼痛,表现为:灼烧感、灼烧感、对针刺觉或温度觉的超敏反应;伤害感受性疼痛:组织损伤所致的疼痛,表现为:锐痛、搏动样跳痛;混合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伤害感受性疼痛并存。

疼痛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症状,这时可别咬牙硬抗,适宜镇痛,身心舒适的同时,更可加速康复!

2.手术前后为什么需要镇痛?

外伤或外科手术必然会有组织损伤,那么疼痛也就无法避免,手术前后的镇痛就尤为重要。通过镇痛能够缓解手术或创伤所致疼痛,抑制炎症性疼痛,降低并发症,也能预防急性疼痛转为慢性疼痛,加速术后康复。

3.如何手术期疼痛呢?

对外伤或外科手术疼痛,我们采用了镇痛的一贯理念:主张预防性、按时、多模式、个体化镇痛。

首先认识上对疼痛进行正确引导,减少对手术的焦虑;其次采用微创化操作技术,减轻手术的伤害性刺激,减轻炎症反应;再是采用预防性镇痛,预防和抑制中枢疼痛敏感性,提高疼痛阈值,打断疼痛链,减轻术后疼痛,避免急性疼痛转为慢性疼痛,这时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选择性COX-2抑制剂为主的NSAIDs药物联合或不联合阿片类药物或镇静催眠、抗焦虑药进行镇痛治疗。

采用多模式镇痛也是在具体实施方案中常常采用的方法,将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和镇痛方法组合在一起,提高镇痛效果,降低单一用药的用药剂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但要避免重复或叠加使用同类药物。

由于对疼痛的感知和镇痛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实施镇痛方案后应及时评估,因人而异进行镇痛管理。

辅助使用氨甲环酸等可有效抑制手术造成的纤溶亢进和炎症反应,减轻术后疼痛。糖皮质激素也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术后疼痛。

4.常见的药物有哪些?

1)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镇痛的基础药物,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单用适用于缓解轻度疼痛,强效非甾体抗炎药可用缓解中、重度疼痛;联合阿片类用药主要用于缓解中、重度疼痛。常见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布洛芬、塞来昔布、帕瑞昔布、氟比洛芬酯等。该类药物具有 “封顶”效应,达到最大镇痛效果后,增加剂量不会增加镇痛效果,反而会增加消化不良、腹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个别会有胃肠道溃疡、肝肾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

2)阿片类药物:用于缓解中、重度疼痛,通常联合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使用,以降低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常见药物:曲马多、吗啡、芬太尼、羟考酮等。该类类药物镇痛无封顶效应,通常是不良反应限制阿片类药物选用。长期使用应遵循WHO三阶梯镇痛原则。常见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不耐受)、尿潴留,严重可发生呼吸抑制、身体依耐性、精神依耐性。

3)其它辅助类镇痛药物:通常都联合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使用。比如抗癫痫药物: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抗焦虑药物:地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其他药物:糖皮质激素、氨甲环酸等。

总之,疼痛的咬牙坚持有百害而无一利,正确评估疼痛和积极镇痛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早期、按时、多模式、个体化规范性镇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