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在预防、治疗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生病了要吃药,身边家人可能因身体原因也需要用药,因此无形中我们都会与药物打交道。一提到药物,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治病。但药物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致病”!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死亡患者,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因此学会正确服用药物就显得异常重要!
一、遵循医生的建议:用药遵循医生的建议是非常重要的。医生是专业的医疗人员,他们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在用药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品的特性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并确定最合适的用药时间和剂量。如果患者没有遵循医生的建议,而是自行使用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滥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甚至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导致新的疾病。
二、按照剂量使用药物: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剂量。过量的药物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头痛、眩晕等。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如果使用剂量不足,药物可能无法达到有效的浓度,无法发挥治疗作用,甚至可能会让病情恶化。在使用药物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或药品说明书的推荐剂量,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如果需要调整剂量或停药,应该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三、注意药物副作用: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该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咨询医生。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四、了解用药时间:饭前用药是指在饭前30分钟到1小时服用,以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发挥疗效。例如促胃动力药、胃粘膜保护剂、抑制胃酸分泌药等,需要在饭前服用,以便在进食时发挥最佳药效。饭后用药则是指在饭后30分钟左右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例如罗红霉素等抗生素类、助消化药、利胆药、维生素类药物等,需要在饭后服用,以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还有一些药物需要在特定时间服用,例如安眠药需要在睡前服用,驱虫药、盐类泻药等需要在空腹时服用。用药时间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药物和人体生物钟的节律来决定,同时也需要注意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滥用药物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药品存放要科学:药品的保存需要注意防潮、防风化、避光、低温等条件,同时也要注意内服和外用药的存放区别,以及经常检查药品的有效期或失效期。内服、外用药需分开存放:外用药很多都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和毒性,两种药物要用不同标签或不同颜色加以区别,避免用错。正确保存药品能够保证其质量和效果,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防止因存放不当导致药物变质或失效,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接触,一旦误服、误用,及时携带药品及包装就医。
六、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保健食品主要是为了维护人体健康,其作用和成分主要是天然的食物或者以这些食物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因此其作用相对较弱,并且需要长期使用才能显现出一定的效果。而药品则是为了治疗疾病,其成分、作用和效果更加明显和直接。
七、老幼用药有区别:针对老人和孩子的用药,应该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来选择。老年人用药应遵循最低剂量、最短疗程的原则,避免药物过量和长期用药带来的副作用。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老年人应该遵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儿童用药需要根据年龄、体重等信息,对照药品说明书进行使用。一般而言,儿童用药的剂量应该根据体重进行计算,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年龄进行划分。同时,在选择药物时,应该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如口服液、颗粒剂等,方便孩子服用。同时,在用药期间应该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停药并就医。
总之,药品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人们离不开药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药品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药品,避免滥用药物和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