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消化道出血的基本知识
消化道出血,就是指从食管到肛门之间的消化道发生了出血。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道、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而下消化道出血则是指大肠及其以下的部位出血。消化道出血可能引发的症状,如呕血、黑便、腹痛、头晕、乏力等,以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变化。
化道出血程度的评估分成两种。一种是简单的根据临床经验来评估,通常粪便隐血试验(+),说明消化道出血大于5ml/天;如果大便呈黑色,或者是柏油样黑便,通常出血量每天超过50ml以上,才能够看见肉眼黑色;如果粪便呈现暗红色血便,通常出血量超过200ml/天。另外一种是根据血常规检查,根据血红蛋白水平来评定更为精确。一般来说,正常人体血红蛋白水平大于等于120g/L。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人体的失血量通常在400ml左右。
二、应急技巧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很危险的疾病,这种疾病在发病时如果救援不及时是很有可能对导致患者送命的,那么,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方法都有哪些呢?
出现消化道出血时,应先实施家庭救护,以稳定病人的病情,同时向“120”求救。安慰病人,以解除病人精神紧张和忧虑的情绪。病人取平卧头低脚高位,可在脚部垫枕头,与床面成30度角,这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至心脏,保证大脑的血供。卧床的病人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避免出血的发生,床旁备好抢救用品,配血、备血,建立静脉通道以便配合抢救。
呕血时,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吸入气管,同时注意保暖,禁食和禁止饮水。
大出血病人应迅速补充血容量,同时应注意酸碱及电解质平衡。输血时肝硬化病人宜输新鲜血。
加强护理,建立护理记录,记录24小时出入量,对尿量减少或尿闭者应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并注意观察呕血、黑便、神志、血压、脉搏和呼吸情况。老年患者因有脑动脉硬化,即便出血量不大,也可出现神志淡漠或意识不清,故对老年患者应作心电图或心电监护。
患者在上消化道出血后,因有积血刺激肠道常会有便意而要上厕所,在排便时或便后站立时往往晕厥、摔倒,急性消化道出血者应尽量卧床,需护理人员予以特别关照。
三、护理方法
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要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
首先,对于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应立即禁食并卧床休息。因为活动可能会加重出血,导致晕厥或摔倒等不安全事件。其次,密切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如果病人不吐血,但有排便或未排便的情况,可能是出血在腹腔内。此时应通过观察血压和心跳的变化,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此外,注意病人的小便和大便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血较多、血压较低,小便会减少。而如果上消化道出血较多,大便会变黑。对于下消化道出血,大便通常会呈现红色。这些变化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判断出血部位和出血量。
在处理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时,及时抽取血型进行化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出血严重,血压过低,就需要立即输血。同时,及时输液治疗也是关键,需要注意输液的速度并进行适时调整。
最后,对于合并心脏病的消化道出血病人,输液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肺栓或肺水肿等问题,需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