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疼痛综合征主要特征为慢性肌肉疼痛,伴随一个或多个触发点,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风湿病,也被称为肌筋膜触发点痛综合征。筋膜疼痛综合征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导致神经肌肉骨骼性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存在争议,在西医学中广泛认可Hong和Simons等人提出的“整合假说理论”。它将局部筋膜因素、中枢神经系统因素、生物力学结合起来,还融合了乙酰胆碱异常释放、乙酰胆碱酯酶功能异常、能量危机理论、运动终版假说等理论机制。在中医学上,筋膜疼痛综合征属于“筋痹”的范畴,以病变部位命名。《素问·痹论》记载,痹症的主要致病因素是风寒湿三邪,筋痹易发于春季,因春于肝,肝主筋,在春天受了风寒湿三邪所得的痹症即为筋痹。体虚也是致病因素之一,体虚的人内里空洞容易被邪气侵入,侵入之后无法及时驱散,致使邪气注入经脉。筋是筋痹的核心,外邪侵入经脉之后如果脏腑气血充足,邪气很快能被驱散,如果体内空虚气血亏损,邪气于经脉之中滞留,阻塞不通畅,就会导致筋痹形成,还会牵累周围多个部位。
西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口服或者是行肌筋膜炎部位,在明显痛点处,局部封闭注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来对抗肌筋膜炎部位的无菌性炎症,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中医治疗将内外兼治作为原则,病情严重先缓解症状,病情较轻则徐徐图之根治病根。中医学根据病因病情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比如寒湿阻滞型、温热蕴结型、气滞血瘀性、肝肾亏虚型。
寒湿阻滞型:风寒湿三邪侵入经脉,气机受阻,患处酸胀疼痛,阴雨天症状加重。用独活散治疗,药材包括羌活、木瓜、川草乌、川桂枝、五加皮、伸筋草、粉防己、薏苡仁、炙麻黄等。
温热蕴结型:寒湿淤积,阻滞经脉,累及肝脏,沿经脉方向的肢体灼痛,在炎热的时候症状加重,口苦咽干,面色不好。用宣痹汤治疗,药材包括连翘、栀子、晚蚕砂、赤小豆、防己、杏仁、仲筋草、滑石等。
气滞血瘀性:情绪受到刺激,怒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或者存在外伤导致经脉阻滞,气血不畅。患处疼痛难忍,舌苔发白。用桃红四物汤治疗,药材包括延胡索、地龙、川芎、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
肝肾亏虚型:身体虚弱或者年纪较大,肝肾亏损,筋痹反复难以治愈,行走艰难,四肢没有力气,脉搏低沉无力。用补肾壮筋汤治疗,药材包括五加皮、鸡血藤、海桐皮、熟地黄、当归、山茉萸、茯苓、威灵仙、川芎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将综合治疗作为原则,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局部肌肉注射、针灸、休息和活动调整、伸展等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临床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症状,目前暂无可以根治的药物。常用药物为镇痛剂、抗抑郁药、苯二氮类药物、皮质类固醇药、非甾体抗炎药,其中皮质类固醇药仅用于治疗顽固性触发点。
物理疗法:常用热疗促进血液循环,使肌肉膨胀缓解痉挛和疼痛。通过穿透力强的超声波从组织内部深处进行治疗,效果更显著。电疗可以消除炎症介质缓解肌肉水肿,但孕妇等使用存在危险,有一定局限性。
局部肌肉注射:常用0.25% 利多卡因、0.5%普鲁卡因进行注射治疗,用皮质醇激素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确定注射点和痛点深度,消毒后精准刺入触发点注入注射液,注射完成后进行局部压迫止血,进一步还可行局部肌肉筋膜广泛银质针松解术。
针灸:针灸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缓解症状。找到引痛点或者是阿是穴,针对此点展开针灸,来对患处进行刺激,以达到舒经活络、松解粘连等效果,缓解症状。
休息和活动调整:注意姿势的调整,长期伏案工作需要每隔一到两小时进行局部运动,舒展关节。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
伸展等康复训练:伸展和牵引可以帮助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肌肉灵活性,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康复治疗师指导和训练进行。
中西医各家各派治疗方法多变存在分歧,都有一定优缺点,结合实际病情和经济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最为科学的,中西医结合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疗效有着广阔的前景和优势。
筋膜疼痛综合征主要特征为慢性肌肉疼痛,伴随一个或多个触发点,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风湿病,也被称为肌筋膜触发点痛综合征。筋膜疼痛综合征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导致神经肌肉骨骼性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存在争议,在西医学中广泛认可Hong和Simons等人提出的“整合假说理论”。它将局部筋膜因素、中枢神经系统因素、生物力学结合起来,还融合了乙酰胆碱异常释放、乙酰胆碱酯酶功能异常、能量危机理论、运动终版假说等理论机制。在中医学上,筋膜疼痛综合征属于“筋痹”的范畴,以病变部位命名。《素问·痹论》记载,痹症的主要致病因素是风寒湿三邪,筋痹易发于春季,因春于肝,肝主筋,在春天受了风寒湿三邪所得的痹症即为筋痹。体虚也是致病因素之一,体虚的人内里空洞容易被邪气侵入,侵入之后无法及时驱散,致使邪气注入经脉。筋是筋痹的核心,外邪侵入经脉之后如果脏腑气血充足,邪气很快能被驱散,如果体内空虚气血亏损,邪气于经脉之中滞留,阻塞不通畅,就会导致筋痹形成,还会牵累周围多个部位。
西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口服或者是行肌筋膜炎部位,在明显痛点处,局部封闭注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来对抗肌筋膜炎部位的无菌性炎症,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中医治疗将内外兼治作为原则,病情严重先缓解症状,病情较轻则徐徐图之根治病根。中医学根据病因病情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比如寒湿阻滞型、温热蕴结型、气滞血瘀性、肝肾亏虚型。
寒湿阻滞型:风寒湿三邪侵入经脉,气机受阻,患处酸胀疼痛,阴雨天症状加重。用独活散治疗,药材包括羌活、木瓜、川草乌、川桂枝、五加皮、伸筋草、粉防己、薏苡仁、炙麻黄等。
温热蕴结型:寒湿淤积,阻滞经脉,累及肝脏,沿经脉方向的肢体灼痛,在炎热的时候症状加重,口苦咽干,面色不好。用宣痹汤治疗,药材包括连翘、栀子、晚蚕砂、赤小豆、防己、杏仁、仲筋草、滑石等。
气滞血瘀性:情绪受到刺激,怒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或者存在外伤导致经脉阻滞,气血不畅。患处疼痛难忍,舌苔发白。用桃红四物汤治疗,药材包括延胡索、地龙、川芎、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
肝肾亏虚型:身体虚弱或者年纪较大,肝肾亏损,筋痹反复难以治愈,行走艰难,四肢没有力气,脉搏低沉无力。用补肾壮筋汤治疗,药材包括五加皮、鸡血藤、海桐皮、熟地黄、当归、山茉萸、茯苓、威灵仙、川芎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将综合治疗作为原则,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局部肌肉注射、针灸、休息和活动调整、伸展等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临床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症状,目前暂无可以根治的药物。常用药物为镇痛剂、抗抑郁药、苯二氮类药物、皮质类固醇药、非甾体抗炎药,其中皮质类固醇药仅用于治疗顽固性触发点。
物理疗法:常用热疗促进血液循环,使肌肉膨胀缓解痉挛和疼痛。通过穿透力强的超声波从组织内部深处进行治疗,效果更显著。电疗可以消除炎症介质缓解肌肉水肿,但孕妇等使用存在危险,有一定局限性。
局部肌肉注射:常用0.25% 利多卡因、0.5%普鲁卡因进行注射治疗,用皮质醇激素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确定注射点和痛点深度,消毒后精准刺入触发点注入注射液,注射完成后进行局部压迫止血,进一步还可行局部肌肉筋膜广泛银质针松解术。
针灸:针灸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缓解症状。找到引痛点或者是阿是穴,针对此点展开针灸,来对患处进行刺激,以达到舒经活络、松解粘连等效果,缓解症状。
休息和活动调整:注意姿势的调整,长期伏案工作需要每隔一到两小时进行局部运动,舒展关节。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
伸展等康复训练:伸展和牵引可以帮助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肌肉灵活性,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康复治疗师指导和训练进行。
中西医各家各派治疗方法多变存在分歧,都有一定优缺点,结合实际病情和经济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最为科学的,中西医结合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疗效有着广阔的前景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