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中医如何看待哮喘?有哪些中医疗法可以缓解哮喘症状?

作者:王温

琼海市中医院发布时间:2023-11-17 14:26:154067次浏览[发表证书]

中医对哮喘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治疗方法,认为哮喘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加上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病。

一、中医对哮喘的理解

1.哮喘的病因

中医认为,哮喘的病因主要包括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质虚弱等因素。外邪侵袭主要是指风寒、风热等外邪侵入人体,导致肺气不宣,痰浊内生,从而引发哮喘。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则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痰湿内生,阻碍肺气宣降,引发哮喘。体质虚弱则是指患者本身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易受外邪侵袭,从而引发哮喘。

2.哮喘的病机

中医认为,哮喘的病机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痰浊内生,阻碍肺气宣降。在发作期,主要表现为痰气交阻、肺气不宣,使得肺气出入受阻,从而引发哮喘。在缓解期,则主要表现为脾虚痰阻、肺肾亏虚等,使得痰湿内生,阻碍肺气宣降,从而加重哮喘症状。

 

二、中医疗法缓解哮喘症状

1.内治法

内治法主要是指通过中药汤剂、中成药等来调节患者的体质和症状。根据不同的证型,中医会采用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寒哮证型,中医会采用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的方药进行治疗;对于热哮证型,则采用清热宣肺、化痰平喘的方药进行治疗。此外,还有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可用于缓解哮喘症状。

2.外治法

外治法主要包括针灸、拔罐、穴位贴敷等。针灸治疗主要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达到舒经活络、调和气血的目的;拔罐则可以通过负压作用来疏通经络、祛除风寒;穴位贴敷则可以通过药物刺激特定的穴位,从而达到宣肺平喘、缓解症状的目的。此外,中医还常常采用雾化吸入法,将中药雾化后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起到祛痰平喘的作用。

3.综合疗法

综合疗法是指将内治法和外治法相结合,全方位调节患者的体质和症状。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拔罐、穴位贴敷等综合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此外,中医还注重患者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避免诱发因素。

4.其他更多方法

如按压穴位:按压云门穴、中府穴、掌小横纹等可治疗哮喘。

1)云门穴

云门穴位于胸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缘处,当双手叉腰时,在锁骨外端下缘出现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其中心即云门穴。云门穴的主要作用是传输肺经的气血物质;调节输入肺经及输入肺经以外部分的物质比例。能肃降肺气,清肺理气,泻四肢热,治疗咳嗽,气喘,胸痛。

2)中府穴

云门穴下一寸便是中府穴,中府穴为肺经募穴,其功能是募集其他脏腑传来的气血物质再输送给肺经,能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治疗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等。

以上两穴做法:每天早起后、晚睡前,端坐,以大拇指或食指分别按摩中府穴、云门穴各10分钟左右,然后再由中府穴向上直推至云门穴10分钟,力度以穴位处有酸麻胀感为宜,每天23次,坚持规律按摩,方可收到效果。

3)掌小横纹

哮喘急性发作时表现为气促喘急、喉中痰鸣等,此时应通过宣肺、降气化痰达到定喘、控制症状的目的。中医认为,我们手掌上的掌小横纹具有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的作用,是治疗急性哮喘、百日咳、肺炎的要穴。掌小横纹位于掌面小指根下一条细小纹路处。用中指或食指按揉掌小横纹,每次100~500下。

 

三、中医疗法缓解哮喘症状的优势

1.整体观念:中医认为哮喘是一个整体疾病,需要从患者的整体情况出发进行治疗。通过调节患者的体质和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和程度。

2.副作用小:中医疗法相对安全,副作用较小。

3.个体化治疗:中医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综合调理:中医认为哮喘的治疗不仅仅是药物治疗,还需要注重患者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