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家庭肠内营养?
家庭肠内营养是指患者在家庭环境中,通过口服或管饲等方式摄入特殊的营养制剂,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这一方式适用于多种情况,比如因疾病导致吞咽困难、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或者术后需要营养支持但又无需住院的患者等。与传统的住院营养支持相比,家庭肠内营养具有诸多优势,它不仅能让患者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治疗,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其康复的信心。
2.适用人群
(1)吞咽困难患者像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等导致吞咽功能受损的患者,或者因头颈部肿瘤术后影响吞咽的患者,无法正常经口进食,就需要借助家庭肠内营养来保证营养摄入。
(2)消化吸收不良患者一些患有肠道疾病如短肠综合征、慢性胰腺炎等的患者,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不能充分从食物中获取营养。此时,家庭肠内营养制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配,更精准地满足其营养需求。
(3)术后康复患者某些大手术后,患者身体较为虚弱,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无法正常进食。在这种情况下,家庭肠内营养可以作为过渡性的营养支持手段,帮助患者补充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康复。例如腹部大手术后的患者,术后早期通过肠内营养补充营养,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康复进程。
3.营养制剂的选择
(1)要素型制剂这类制剂的特点是营养成分明确、易于消化吸收。它含有氨基酸、短肽、葡萄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基本营养物质,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消化过程就能被肠道吸收。
(2)整蛋白型制剂其营养成分以完整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对于消化功能有所恢复,但仍不能完全适应普通饮食的患者较为合适。
(3)疾病专用型制剂针对不同的疾病,还有专门设计的营养制剂。比如糖尿病患者适用的低糖型制剂,肾病患者适用的低蛋白型制剂等。这些制剂根据特定疾病患者的代谢特点进行配方调整,更具针对性。
4.家庭肠内营养的实施方法
(1)口服对于能够自主吞咽且消化
功能尚可的患者,可以采用口服营养制剂的方式。患者应在两餐之间或餐后适量服用,以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服用时要注意用适量的温水冲服,避免使用过热或过冷的水,以免影响营养成分的活性。
(2)管饲管饲是家庭肠内营养更常用的方式,包括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管、空肠造瘘管等。①鼻胃管:适用于短期肠内营养支持,操作相对简单。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通过注射器或营养泵缓慢推注营养液。但要注意鼻胃管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如恶心、呕吐等,需要患者逐渐适应。②鼻肠管:对于存在胃排空障碍或需要将营养液直接输入小肠的患者更为合适。导管经鼻腔插入十二指肠或空肠,能减少反流和误吸的风险。③胃造瘘管:适用于预计需要较长时间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通过手术在胃壁上造瘘并置入导管,营养液可直接从造瘘管注入胃内。这种方式相对稳定,但需要注意造瘘口的护理,防止感染。④空肠造瘘管:直接将营养液输入空肠,能更好地满足肠道消化吸收的需求,尤其适用于消化功能较差的患者。同样要重视造瘘口的清洁和维护。
5.家庭护理要点
(1)营养制剂的保存不同类型的营养制剂保存方法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未开封的制剂应按照说明书要求在阴凉、干燥处保存。开封后的制剂如果不能一次用完,要注意密封,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
(2)喂养设备的清洁无论是注射器还是营养泵等喂养设备,每次使用后都要及时清洗。先用温水冲洗干净,然后可以使用专用的清洁液浸泡消毒,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晾干备用。定期对喂养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观察与记录家属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同时,记录患者每天的营养液摄入量、尿量、大便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给医生。
家庭肠内营养为许多患者提供了一种方便、经济且有效的居家照护方式。通过正确选择营养制剂、合理实施喂养方法以及精心的家庭护理,患者能够在家庭环境中得到良好的营养支持,逐步恢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