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左心室功能衰竭引发心肌供血急剧下降,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肺水肿,严重者引发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如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瓣膜病、心肌病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左心衰竭的主要原因,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较高。
急性左心衰竭的主要临床症状有以下几点:
1.影像学检查:患者行胸部X光、CT等影像学检查时,可见肺泡性肺水肿、间质性肺水肿。
2.咳泡沫痰:患者咳嗽时产生大量的泡沫状痰,痰液多为粉红色,且带有血丝。
3.胸闷胸痛:患者常常感到胸闷、胸痛,严重时可出现气急、呼吸困难。
4.双肺湿性罗音:通过听诊,医生可在双肺闻及湿性罗音,提示患者肺部充血、水肿。
5.端坐呼吸:患者因为呼吸困难而不得不采取端坐的姿势进行呼吸,以减轻症状。
应该怎么预防呢?
积极控制糖代谢异常的问题,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有助于预防左心衰的发生。
高血脂者遵医嘱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左心衰发生风险,预防心衰。
高血压是心衰最常见的重要危险因素,保证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期稳定的控制,有助于预防或延缓心衰的发生。
中老年人群应注意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各类心血管疾病,并积极治疗,避免疾病进展到左心衰竭的阶段。
每年建议按时接种流感疫苗,定期接种肺炎疫苗,以预防感染,避免诱发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或突加重。
生活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休息,减少诱因:控制体力活动,注意休息除午休外下午宜增加数小时卧床休息,避免精神刺激,降低心脏的负荷,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严重时可采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但长期卧床易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也使消化功能减低,因此,应鼓励心衰患者病情稳定后主动运动,根据病情不同,从床边小坐开始逐步增加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如散步等。建议急性左心衰的病人在家里储备氧气罐,如果心衰发作,应优先吸氧,并及时拨打120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救治。如果患者在家中发病,可将患者扶着保持坐姿,并双腿下垂,可降低回心血量,进而缓解病情。
2.饮食指导:(1)宜低热量,易消化饮食,每日热量1200卡左右。(2)少食多餐,每日5-6餐,特别要注意晚餐不宜过饱,饭后不再进食,避免发生夜间左心功能不全,(3)控制食盐量,心功能二级食盐<5g/日,心功能三级<2.5g/日,心功能四级<1g/日或忌盐。(4)适当限制水分,一般病人1.5~2L/日。因为过多的水分进入体内,增加循环血量,加重心脏负荷。
3.用药指导:急性左心衰竭治疗原则为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治疗诱因。早期以改善症状为主,如吸氧、使用吗啡缓解焦虑,后期明确诱因后,给予相应药物处理。
4.心理指导:由于本病用药较为复杂,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心理压力大,住院期间多关心患者的生活情况及家庭情况,多沟通与安慰,增强患者自信心,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5.康复指导;急性心力衰竭首先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避免各种诱发心衰的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肾动脉狭窄引起的急性心衰。预防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避免过度劳累,控制心率失常,避免使用抑制心肌收缩和可能造成心肌损伤的药物。
积极预防和治疗影响心功能的并发症,如甲亢、贫血、肾功能不全、冠心病和肾动脉狭窄等。心衰病情稳定后2-3个月是反复发作的高危时期,建议1-2周到医院复查。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复诊须知:每3-6个月一次,心衰病情稳定后2-3个月是反复发作的高危时期,建议1-2周到医院复查。进行心电图、生化检查、B型利钠肽(BNP)及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等检测。
6.休息、活动指导:
对于心衰急性发作或重症患者应尽量卧床休息,休息可使机体耗氧量明显减少,有利于水肿的消退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缓解。当心功能好转后可以下床进行适当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要以不出现气促为原则。活动时间也不宜过长,量力而为,以20-30分钟为宜,避免大量剧烈运动。此外,不宜清晨活动,因为秋冬季节早晨天气寒冷,会加重血管收缩。
急性左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但是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可以很好的控制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秦代价合理生活,关注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