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生品与制品的区别

2025-07-11

作者:王樱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 306次浏览[发表证书]

中药炮制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处理的技术。炮制工艺的运用不仅改变了药材的物理性状,更重要的是通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影响其药效成分,从而达到增效、减毒、改变药性等多重目的。

1.中药炮制的基本概念与目的

中药炮制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对原药材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工艺技术。这一过程可追溯至《黄帝内经》时期,经过两千余年的发展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术规范。炮制的主要目的包括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以及纯净药材等。

从炮制方法来看,主要分为净制、切制、炮炙三大类。其中炮炙又包括炒法、炙法、煅法、蒸法、煮法等多种技术,不同的炮制方法对药材的影响各异。例如,炒法可增强健脾消食作用,炙法能增强补益功效,而煅法则多用于矿物类药材的加工。这些炮制工艺的选择和应用,均基于对药物性质和临床需求的深刻理解。

2.生品与制品的化学成分差异

中药材经过炮制后,其内在化学成分往往发生显著变化,这是导致生品与制品药效差异的物质基础。以大黄为例,生品中结合型蒽醌含量较高,泻下作用强烈;而经酒蒸炮制后,部分结合型蒽醌水解为游离型,泻下作用缓和,活血化瘀功效增强。同样,乌头类药材中的剧毒成分乌头碱,经炮制后转化为毒性较低的次乌头碱和乌头原碱,大大提高了用药安全性。

炮制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类型多样,包括水解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缩合反应等。黄芩经酒炙后,黄芩苷部分转化为黄芩素,增强了抗菌消炎作用;何首乌经黑豆汁蒸制后,结合型蒽醌含量降低,避免了生品可能引起的肝损伤。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有效成分的含量比例,还可能产生新的活性成分,如麦芽经发芽炮制后产生丰富的淀粉酶和消化酶,显著增强了消食化积的功效。

3.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差异

生品与制品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上往 往表现出明显区别。以甘草为例,生品性微寒,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而蜜炙甘草性转甘温,补脾益气作用增强,常用于脾胃虚弱、心悸气短。同样,生地黄清热凉血,制成熟地黄后则专于滋阴补血,体现了炮制对药性的显著影响。

毒性药材的炮制尤其体现了“减毒存效”的智慧。半夏生品有强烈的刺激性毒性,经姜汁或明矾炮制后毒性大减,而止呕化痰功效得以保留;马钱子经砂烫炮制后,士的宁含量降低,安全性提高,同时通络止痛作用仍保持良好。这些变化使得原本毒性较大的药材能够在安全范围内发挥治疗作用,扩大了中药的应用范围。

炮制还常用来改变药物的作用趋向和部位选择性。如大黄生品沉降之力强,宜用于下焦实热;酒制后上行,可清上焦火热;而炭制后则具止血之功,用于各种出血证。这种通过炮制精确调控药物作用特点的技术,展现了中药应用的灵活性和精准性。

4.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炮制过程显著改变药材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影响其制剂工艺和生物利用度。

矿物药如磁石、自然铜经煅淬后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某些种子类药材经炒制后种皮破裂,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这些物理变化虽看似简单,却对药效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溶解度与吸收率的变化也不容忽视。黄柏经盐炙后,小檗碱的溶解度提高;杜仲经炒炭后,其有效成分更易被吸收。这些变化直接关系到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是炮制增效的重要机制之一。同时,炮制还能改善药物的气味和口感,如乳香、没药经醋制后刺激性气味减轻,便于患者服用,间接提高了治疗依从性。

5.结语

中药炮制作为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通过改变药材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实现了生品与制品在药效、毒性和临床应用上的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不是简单的“有效无效”或“强弱”之分,而是针对不同证候的精准调控,体现了中医药“辨证论治”和“个体化治疗”的核心理念。未来,随着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入,中药炮制这一传统技艺必将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