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
血液透析患者饮食宝典:解锁正确饮食密码

作者:梁海燕

柳州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3 14:30:59628次浏览[发表证书]

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管理如同精密的“营养调控工程”,既需补充必需的能量和营养素,又要严格控制可能加重肾脏负担的成分。科学饮食能提升透析效果,减少高血压、高血钾等并发症,是延长生存周期的重要保障。掌握饮食密码,才能让“透析生活”更有质量。

1.蛋白质:补充优质蛋白,拒绝过量负担

蛋白质是维持身体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的核心营养素,但血液透析患者的蛋白质代谢与普通人不同——透析会丢失部分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过量则产生过多尿素氮,加重恶心、呕吐等不适。

每日摄入量需精准计算: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为1.2~1.3/公斤体重(如60公斤患者每日需72~78克)。其中,优质蛋白应占60%~70%,包括鸡蛋、牛奶、瘦肉(猪瘦肉、牛肉、鸡肉去皮)、鱼虾等。这些食物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丰富,代谢废物少,能被高效利用。

避免两类错误认知:一是认为“透析会丢蛋白,要多补”,过量食用蛋白粉、猪蹄等,导致血尿素氮飙升;二是过度限食引发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曾有患者 每日仅吃50克蛋白质,3个月后出现下肢无力,调整饮食后才恢复。

2.水分:严格控制摄入量,警惕“水中毒”

血液透析患者肾脏排水功能显著下降,水分摄入过多会导致水肿、高血压、心力衰竭,甚至引发透析中低血压、抽筋等不适。控制水分是饮食管理的“重中之重”。

每日饮水量=前一天尿量+500毫升:例如前一天尿量为300毫升,当日饮水量(包括粥、汤、水果等食物中的水分)不应超过800毫升。可准备固定容量的水杯,将每日饮水量分装,避免盲目饮用。

减少“隐形水分”摄入:米饭、面条等主食含水分约60%~70%,需计入总水量;汤类、粥品应严格限量,喝汤建议去除表面油脂后少量饮用;含水量高的水果(如西瓜、梨)需控制,每日不超过200克。

应对口渴小技巧:口渴时可含一小块冰、嚼无糖口香糖,或用棉签蘸水湿润嘴唇;将每日饮水分配到不同时段;炒菜时适当增加调味(在限盐范围内),增强口感以减少口渴感。

3.电解质:严防高钾、高磷、高钠

肾脏对钾、磷、钠的排泄功能减退,血液透析患者易出现高钾血症(可致心律失常)、高磷血症(引发皮肤瘙痒)和高血压,这三种电解质的控制需“精准到克”。

4.钾的控制:避免“高钾陷阱”

高钾食物(每100克含钾>200毫克)需严格限制,如香蕉、橙子、猕猴桃、菠菜、土豆等。可通过“浸泡去钾法”处理蔬菜:切小块后清水浸泡30分钟,焯水后再烹饪,能减少50%左右的钾含量。

5.磷的管理:少吃加工食品

磷主要存在于坚果、动物内脏、蛋黄、加工肉、碳酸饮料中,这些食物需少吃。每日磷摄入量应控制在800~1000毫克,可选择低磷食物如冬瓜、黄瓜、苹果等。同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磷结合剂,随餐服用能减少肠道对磷的吸收。

6.钠的限制:告别“重口味”

每日盐摄入量应5克(约一啤酒瓶盖),避免食用咸菜、腌肉、味精、酱油(每10毫升含钠约1克)等。可用葱姜蒜、柠檬汁、醋等天然调料增加风味,低钠盐含钾量高,透析患者不宜食用。

7.饮食误区:避开这些“隐形雷区”

误区一:认为“素食更健康”。长期素食会导致优质蛋白摄入不足,且植物蛋白(如豆类)含非必需氨基酸多,代谢废物多,反而加重肾脏负担。正确做法是荤 素搭配,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

误区二:不敢吃水果。完全不吃水果会导致维生素缺乏,可选择低钾水果(如苹果、梨每日100克,草莓每日150克),分次少量食用,同时监测血钾水平。

误区三:透析后“大补一顿”。透析结束后立即大量进食,会导致胃肠道血流增加,引发头晕、心慌,且过量蛋白质和水分会抵消透析效果。建议透析后1~2小时再进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8.实用饮食技巧:让管控变轻松

准备专用餐具:使用带刻度的碗、杯子,精确控制食物和水分量;用小勺子吃饭,放慢进食速度,减少食量。

记录饮食日记:每日记录食物种类和重量,定期与医生或营养师沟通,根据血生化指标调整饮食方案。

巧做低磷低钾餐:蔬菜先焯水再烹饪(去除部分钾和磷);肉类先煮去汤再炒;用烤箱代替油炸,减少油脂摄入。

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管理虽看似严苛,但并非“什么都不能吃”,而是“知道该怎么吃”。将饮食原则融入日常生活,变成一种习惯,就能在控制病情的同时,享受食物带来的乐趣。记住,每一口精心选择的食物,都是在为健康“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