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见到有人随意使用眼药水:眼睛干涩就滴几滴,疲劳就用“抗疲劳”款,甚至家长将自己的眼药水给孩子用。
很多人把眼药水当“护眼神器”,却不知随便滴、长期用可能损伤眼睛,甚至引发严重眼病。下面说说眼药水的使用误区和正确方式。
1. 眼药水不可乱用,误用麻烦多
眼睛娇嫩,结膜、角膜对药物刺激敏感。不同眼药水成分、作用不同,用错可能适得其反。
(1)网红“抗疲劳”眼药水:可能 越滴越干。这类眼药水常含“盐酸萘甲唑林”(血管收缩剂)和“马来酸氯苯那敏” (抗过敏成分)。前者暂时收缩眼内血管,让眼睛不红;后者带来清凉感,但“舒适”是暂时的。反复使用血管收缩剂会导致血 管舒张功能失调,加重充血、干涩;含防 腐剂的产品长期使用会破坏眼表泪膜,形 成“越滴越干”的恶性循环。乡镇不少人 农忙后依赖这类眼药水,反而加重不适。
(2)抗生素眼药水:并非“消炎神药”。眼睛发红、发痒时, 滥用抗生素眼药水(如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不对。眼睛发红 可能是过敏、疲劳、病毒感染等原因,只有细菌感染(如麦粒肿、细菌性结膜炎)才需用。病毒性结膜炎用抗生素无效,还会延误治疗;过敏引起的眼痒,滥用会破坏眼部菌群平衡,增加耐药性。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角膜,儿童和老年人角膜较薄,更易受刺激。
(3)激素类眼药水:滥用或致盲。激素类眼药水(如地塞米松、氟米龙)抗炎效果强,能缓解红肿、瘙痒, 但属处方药,需遵医嘱使用。短期滥用可能导致眼压升高,出现胀痛、视力模糊;长期使用(超 2 周)可能引发激素性青光眼、白内障,严重时损伤视神经致盲。乡镇有人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因“效果快”长期使用,视力下降就医时往往已造成不可逆伤害。
2. 长期用眼药水,眼睛易受这些伤
很多人觉得眼药水“浓度低、剂量小,长期用没事”,但眼睛耐受能力弱,伤害会悄悄累积。
(1)破坏眼表微环境, 引发干眼症。
(2)导致角膜损伤,影响视力。
(3)诱发过敏和耐药性。
3. 这些情况才需用眼药水 眼药水是药品,不是保健品,只有出现明确眼部问题时,才需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1)明确诊断的眼部疾病。①细菌性结膜炎:眼睛红肿、有黄色脓状分泌物,需用抗生素眼药水(如妥布霉素滴眼液); ②病毒性结膜炎:眼睛发红、流泪、有异物感,常伴感冒,需用抗病毒眼药水(如阿昔洛韦滴眼液) ;③过敏性结膜炎:眼痒明显,越揉越痒,可能伴打喷嚏、流鼻涕,需用抗过敏眼药水(如色甘酸钠滴眼液);④干眼症:经医生诊断后,可使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缓解。
(2)特殊场景的临时需求。长时间看电子屏幕后眼睛轻微干涩、疲劳,可偶尔滴 1~2 滴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每天不超 3 次;眼睛进灰尘、异物,用生理盐水冲洗后仍有轻微不适,可滴 1 滴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连续使用不超 2 天) ;眼部手术后,需按医生要求用指定眼药水,不可自行增减剂量。儿童和老年人眼睛更脆弱,用药前务必咨询医生。如儿童眼睛发红可能是倒睫、异物刺激,不一定需用药;老年人常患干眼症,滥用眼药水可能加重病情,可通过热敷、改善环境湿度缓解。
4. 正确使用眼药水的步骤
对症的眼药水,用法不对也会影响效果或伤眼,掌握正确方法才能发挥作用。
(1)用药前:做好准备。①检查药品:核对名称、有效期,观察药液是否浑浊、变色、有沉淀(正常应为澄清液体,混悬液用前需摇匀),异常则不用;②清洁双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避免滴药时污染眼睛;③摇匀药液:混悬型眼药水(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用前轻轻摇晃 10~15 次,使成分均匀。
(2)滴药时:掌握姿势。头稍向后仰,眼睛向上看,用手指轻拉下眼睑, 形成“小口袋”(结膜囊) ;将眼药水对准“小口袋”滴入,每次 1 滴即可(结膜囊只能容纳 1~2 滴,多滴浪费且可能增加刺激);滴完后轻闭眼睛 1~2 分钟,用手指按压内眼角(泪囊区) ,防止药液流入鼻腔被吸收(减少全身副作用, 尤其是激素类眼药水) 。滴药后若出现刺痛、红肿、视力模糊等不适,立即停药就医;按疗程用药,不擅自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