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26日 星期二
糖尿病的“隐形”并发症:除了血糖,这些指标也要盯紧!

作者:王云梅

泸县杨九祥和医院 发布时间:2025-05-23 13:59:031107次浏览[发表证书]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然而,许多糖尿病患者往往只关注血糖水平,却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健康指标。事实上,糖尿病的并发症往往是“隐形”的,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若不及时干预,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除了血糖,糖尿病患者还应密切关注血压、血脂、肾功能、眼底检查、神经功能等指标。

1.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无声杀手”

高血压和糖尿病常常“狼狈为奸”,两者并存会大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据统计,约60%-80%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损害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风险。监测建议:目标值: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Hg(部分指南建议<140/90 mmHg,需个体化调整)。测量频率:每周至少测量2~3次,尤其晨起和睡前血压波动较大时。干预措施:低盐饮食、规律运动,必要时服用降压药。

2.血脂异常:血管硬化的“加速器”

糖尿病患者常伴随血脂异常,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和甘油三酯(TG)升高。这些变化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脑梗死的风险。监测建议:目标值:LDL-C:一般患者<2.6 mmol/L,合并心血管疾病者<1.8 mmol/LTG<1.7 mmol/LHDL-C:男性>1.0 mmol/L,女性>1.3 mmol/L。检测频率:每年至少1次,血脂异常者每3-6个月复查。干预措施:控制饱和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必要时服用他汀类药物。

3.肾功能:警惕“沉默的肾脏损害”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若不干预,可能进展至肾功能衰竭,最终需要透析。监测建议:关键指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正常值<30 mg/g。血肌酐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肾功能,eGFR<60 mL/min/1.73m:提示肾功能下降。检测频率:每年至少1次,已有肾病者每3~6个月复查。干预措施:控制血糖、血压,减少高蛋白饮食,避免肾毒性药物。

4.眼底检查:别让高血糖“偷走”你的视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可能无任何症状,等到视力下降时往往已进入晚期。监测建议:检查项目:散瞳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频率:1型糖尿病:确诊5年后开始检查,每年1次。2型糖尿病:确诊后立即检查,每年1次(无病变者可每21次)。干预措施: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出现视网膜病变需激光或抗VEGF治疗。

5.神经病变:手脚麻木可能是预警信号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影响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胃肠功能紊乱、体位性低血压等监测建议:筛查方法:10g尼龙丝试验:检查足部触觉。振动觉测试:用音叉评估神经功能。肌电图(EMG):确诊神经损伤程度。干预措施:控制血糖,补充B族维生素,疼痛严重者可服用普瑞巴林等药物。

6.足部护理:小伤口可能酿成大问题

糖尿病足是严重的并发症,由于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患者可能对足部损伤不敏感,导致感染、溃疡甚至截肢。监测建议:每日自查:观察是否有破皮、水泡、红肿。专业检查:每年至少1次足部全面评估(包括血管、神经检查)。预防措施:穿宽松透气的鞋子,避免赤脚行走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定期修剪趾甲(避免过短)。

7.心理健康:别忽视情绪对血糖的影响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长期管理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进而影响血糖控制。监测建议:自我评估:关注情绪变化,如持续情绪低落、失眠、食欲改变。专业帮助: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或糖尿病教育团队的支持。

糖尿病的管理远不止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肾功能、眼底、神经功能和心理健康同样关键。定期监测这些指标,早期发现并干预,才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应与医生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真正实现“全方位”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