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27日 星期三
前列腺增生:从夜尿增多到手术选择的全程管理

作者:邱爱华

荔浦市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发布时间:2025-05-23 17:25:45629次浏览[发表证书]

前列腺增生(BPH)是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显著上升。据统计,60岁以上男性中约50%存在前列腺增生,8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更是高达80%。这一疾病虽不直接威胁生命,却会因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引发尿潴留、肾积水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将从症状识别、保守治疗、药物干预到手术选择,系统梳理前列腺增生的全程管理策略,帮助患者科学应对这一“男性健康隐形杀手”。

1.夜尿增多:前列腺增生的早期信号

前列腺位于膀胱出口,包裹尿道,形似栗子。当男性进入中年后,前列腺组织在激素作用下逐渐增生,压迫尿道和膀胱颈,导致排尿困难。这一过程通常隐匿进展,早期症状易被忽视,而夜尿增多(2/晚)是最具代表性的早期表现。(1)典型症状链:①储尿期症状:尿频、尿急、夜尿增多,严重时每1~2小时需排尿一次;②排尿期症状:尿线变细、排尿费力、尿等待(需等待数秒至数分钟才能排尿);③排尿后症状:尿不尽感、尿后滴沥,甚至因膀胱残余尿量过多引发尿失禁。(2)高危人群:50岁以上男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或长期吸烟者风险更高。

2.非手术治疗: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

前列腺增生的治疗需遵循“个体化、阶梯化”原则,早期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干预可显著改善症状。(1)生活方式干预。限酒控水:睡前2小时减少饮水量,避免咖啡、浓茶等利尿饮品;定时排尿:每2~3小时主动排尿一次,减少膀胱过度充盈;盆底训练: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排尿控制;防寒保暖:寒冷刺激会加重尿道痉挛,冬季需注意下肢保暖。(2)药物治疗。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松弛尿道平滑肌,快速缓解排尿困难,但可能引发体位性低血压;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缩小前列腺体积,需连续服用3~6个月起效,适合前列腺体积>40ml的患者;M受体拮抗剂(如索利那新):抑制膀胱过度收缩,缓解尿频、尿急,但可能加重排尿困难;用药原则:单一药物效果不佳时可联合用药,但需定期监测血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指标。

3.手术干预:何时需要“动刀”?

当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以下情况时,手术成为首选治疗方案:反复尿潴留(至少1次拔除导尿管后仍无法自主排尿);反复血尿,保守治疗无效;合并膀胱结石、肾积水或肾功能损害;残余尿量>50ml;药物治疗依从性差或副作用严重。(1)经典术式: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原理:通过电切镜经尿道切除增生组织,打通尿道通道;优势:疗效确切,适用于大多数中重度患者;风险:术后短期可能出现血尿、逆行射精(约50%~70%),长期尿道狭窄风险<5%。(2)微创革新:激光与等离子技术。钬激光剜除术(HoLEP):完整剥离前列腺腺体,适合大体积前列腺(>80ml),出血少、恢复快;等离子双极电切:温度低、组织凝固效果好,减少水中毒风险;尿道支架置入:适用于高龄、体弱无法耐受手术者,但易移位、需定期更换。(3)新兴疗法: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通过介入手段阻断前列腺供血血管,使增生组织萎缩。具有创伤小、保留性功能等优势,但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验证,目前多用于无法耐受传统手术的高危患者。

4.术后护理与长期随访

手术并非“一劳永逸”,术后需注意:

1)导尿管护理:保持通畅,避免扭曲受压,观察尿液颜色(淡红色为正常);(2)饮食调整: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避免辛辣刺激食物;(3)功能锻炼: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逐步恢复盆底肌训练;(4)定期复查:术后3个月复查尿流率、残余尿量,每年监测PSA以排除前列腺癌。

5.预防与早期筛查:未病先防

50岁后定期筛查:直肠指诊+PSA检测+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控制代谢综合征:肥胖、糖尿病、高血脂会加速前列腺增生进展;避免滥用药物:某些抗组胺药、解痉药可能加重排尿困难。

总的来说,前列腺增生的管理是一场“持久战”,从夜尿增多的早期警报到手术决策,需要患者、家属与医生共同参与。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精准的手术干预,绝大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症状,维持正常生活质量。记住:早发现、早干预、定期随访,是守护男性泌尿健康的三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