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睡眠呼吸暂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等疾病的辅助治疗中,家用呼吸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睡眠质量,减轻身体负担。然而,很多人在使用家用呼吸机时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可能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常见的家用呼吸机使用误区,看看你是否中招了。
误区一:自行随意调节参数
不少患者在使用家用呼吸机时,觉得呼吸不舒服或者效果不明显,就自行随意调节呼吸机的参数,比如压力、氧浓度等。但实际上,呼吸机的参数设置是非常专业和严谨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以及睡眠监测结果等因素,由专业医生或呼吸治疗师进行调整。
如果随意提高压力,可能会导致患者气道过度扩张,引起鼻腔、咽喉等部位的不适,如干燥、疼痛等,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而压力过低,则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达不到治疗的目的。氧浓度同样如此,不恰当的氧浓度调节可能会引发氧中毒等问题。所以,患者千万
不要自行调节呼吸机参数,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误区二:忽视呼吸机清洁与维护
家用呼吸机是与患者呼吸道直接接触的设备,其清洁与维护至关重要。但有些患者对此不够重视,长时间不清洁呼吸机的面罩、管路等部件。这些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细菌、灰尘和患者的唾液、分泌物等,如果不及时清洁,就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增加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一般来说,面罩应每天用清水和中性洗涤剂清洗,晾干后再使用;管路每周至少清洗一次,可以用专用的管路清洗剂进行清洁,然后自然晾干。此外,呼吸机的过滤棉也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呼吸机的正常运行和过滤效果。患者要养成良好的清洁与维护习惯,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定期对呼吸机进行保养。
误区三:佩戴时间不规律
部分患者在使用家用呼吸机时,佩戴时间不规律,想戴就戴,不想戴就不戴。他们可能觉得晚上偶尔不戴呼吸机也没什么大问题,或者因为觉得佩戴呼吸机不舒
服而减少佩戴时间。但实际上,家用呼吸机的治疗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患者每天坚持佩戴足够的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对于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来说,每晚最好能佩戴呼吸机7~8小时;慢阻肺患者也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保证一定的佩戴时间。不规律的佩戴时间会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患者要认识到佩戴呼吸机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养成规律的佩戴习惯。
误区四:认为戴呼吸机就万事大吉
有些患者认为,只要戴上了家用呼吸机,就可以不用再关注自己的病情和生活习惯了。他们可能继续保持不健康的饮食、作息和运动习惯,如暴饮暴食、熬夜、缺乏运动等。然而,家用呼吸机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并不能完全替代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患有睡眠呼吸暂停或慢阻肺等疾病的患者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合理的饮食可以控制体重,减轻呼吸道的负担;规律的作息有助于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
心肺功能,改善呼吸状况。患者要将使用呼吸机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误区五:不重视定期复查
使用家用呼吸机后,一些患者觉得身体状况有所改善,就不再重视定期复查。但实际上,定期复查可以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体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和治疗方案。
在复查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睡眠监测、肺功能检查等手段,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是否得到改善,呼吸机的治疗是否有效。如果发现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新的问题,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所以,患者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家用呼吸机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只有正确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我们要避免陷入上述这些使用误区,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家用呼吸机,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家用呼吸机的正确使用,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