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胃里,存在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那就是消化性溃疡。
它就像胃里的小“火山”,一旦被某些因素触发,就可能给我们带来不小的麻烦。
1.是谁点燃了这些“火山”?
(1)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原因。目前已明确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医生尚未完全清楚该菌导致胃溃疡的具体机制,但推测可能与感染削弱了胃壁的自我保护能力有关。(2)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也会引发消化性溃疡。这类药物会抑制体内参与调节胃黏液分泌、保护胃肠黏膜的一种酶(环氧化酶)的作用,从而使胃或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作用减弱。(3)诱发因素:有如下危险因素或诱因的人群,更容易得病:吸烟:吸烟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风险,从而增加溃疡发生风险。饮酒:酒精会损伤胃肠黏膜,降低胃肠的自我保护能力。压力:压力也会增加胃酸分泌,且降低胃或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作用。饮食:对于已有溃疡的患者,辛辣食物会使症状加重。
2.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症状 (1)上腹部痛:多为慢性上腹疼痛或隐痛。其中,部分患者进食后疼痛加重,这类患者可能是胃溃疡;还有些患者在饥饿时(餐前或夜间)疼痛加重,这种情况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2)腹胀、嗳气:患者会感觉胃部发胀,食物仿佛不消化,且总有气体从胃往上涌,不断打嗝。(3)厌食情况:患者没有食欲,食量减少,吃一点东西就觉得饱了。(4)反酸:会有酸水从胃里泛上来。(5)恶心、呕吐:如果呕吐剧烈,还伴有腹痛、进食困难,可能是在溃疡基础上发生了幽门梗阻或溃疡恶变。(6)体重减轻:长期腹部不适、厌食、恶心、呕吐会导致体重减轻。若短时间内突然出现明显体重下降,有可能是溃疡恶变成癌了。
3.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检查方法
(1)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属于抑酸药,目的是抑制胃酸分泌,能迅速缓解疼痛症状,且溃疡愈合与抑酸治疗强度和时间成正比,一般疗程4~8周,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H2受体拮抗剂:也用于抑制胃酸分泌,有助于缓解腹痛症状,帮助溃疡愈合,常用药物包括法莫替丁、尼扎替丁、雷尼替丁等。抗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目的是保护消化道黏膜,增强黏膜防御作用,通常不作为治疗溃疡的主要或单独药物,常用药物有枸橼酸铋钾、铝碳酸镁等。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目的是杀死幽门螺杆菌,常用方案是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铋剂(枸橼酸铋钾或胶体果胶铋)+两种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一般疗程2周。(2)胃镜检查、14碳呼气试验:胃镜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溃疡大小,有无出血,尤其是胃溃疡早期癌变的鉴别。
14碳呼吸试验可以及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有无感染,并根治治疗,从而治愈。(3)手术治疗:单纯穿孔修补术适用于患者出现出血、穿孔等可能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且内镜治疗无效时,通过缝合修补穿孔部位的肠壁,还可同时进行迷走神经切断加幽门成形术,既解决穿孔问题,又能根治溃疡,防止病情复发。胃大部切除术用于根治有出血、穿孔或梗阻等并发症的患者的胃溃疡。(4)危急情况处理。当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表现为呕血或呕吐咖啡色液体)、穿孔(剧烈上腹 疼痛不能缓解)时,属于非常危急的情况,需要立即急诊就诊。
4.预防措施
去除和避免诱发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因素甚为重要。
(1)避免Hp感染。Hp的主要感染途径是经口传播,感染者和被污染的水源是主要的传染源。因此,平时需要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不喝生水;在生活方式方面,尽量实行分餐,避免共用餐具、水杯、牙具等。(2)避免长期服用NSAIDs,或者在服用时应该加服抑酸剂或胃黏膜保护剂,并注意监测。(3)避免精神紧张,长时间精神紧张焦虑或者情绪激动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因此生活中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是预防溃疡病的关键。(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多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虽然消化性溃疡像胃里的小“火山”,但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避免引发它的因素,一旦出现症状及时就医治疗,就能有效控制它,保障胃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