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医疗体系中,有一群默默工作在幕后的专业人员,他们就像医疗团队中的“隐形守护者”,这就是药剂师,尤其是那些负责住院医嘱调配的药剂师。他们的工作神秘而又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1.住院医嘱调配的前奏:医嘱审核
当医生为住院患者开出医嘱后,这些医嘱并不会直接进入调配环节。首先要经过药剂师的严格审核。药剂师会仔细检查医嘱中的用药名称、剂量、用法、用药频率等关键信息。例如,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或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药剂师要判断用药剂量是否需要调整。如果医生开出的剂量超出了正常范围或者不符合患者的特殊生理状况,药剂师会及时与医生沟通。同时,药剂师还要检查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现代医疗中,患者常常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有些药物组合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比如,某些抗生素与抗凝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药剂师凭借他们丰富的药学知识,能够识别这些潜在的危险组合,并向医生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如调整药物种类或者调整用药间隔时间。
2.住院医嘱调配的核心:药品调配
一旦医嘱审核通过,就进入到药品调配环节。这可不是简单地把药拿出来就行,而是一个高度精确、严谨的过程。(1)药品的选择。药剂师要根据医嘱准确地从药房的药架上选取药品。医院药房的药品种类繁多,名称相似的药品也不少。例如,有不同剂型的同一种药物,像阿司匹林就有片剂、肠溶片等多种剂型。药剂师必须准确无误地挑选出医嘱所要求的特定剂型和规格的药品。(2)剂量的精确调配。在住院医嘱调配中,很多时候需要对药品进行精确的剂量调配。对于一些注射剂,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等因素计算出准确的用药量。例如,在儿科用药中,由于儿童的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药剂师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精确计算出每一次的用药剂量,然后使用专门的量具进行调配。(3)药品的包装与标记。调配好的药品需要进行合适的包 装。对于口服药,可能会按照每次的用药量进行分包,并且在包装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床号、用药时间等重要信息。对于注射剂,也会做好标记,确保在给药时不会出现混淆。
3.住院医嘱调配中的质量控制
(1)清洁与卫生。调配药品的环境必须保持高度的清洁和卫生。药房内有严格的清洁制度,调配台要定期消毒,防止药品受到污染。药剂师在调配过程中也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尤其是在调配注射剂等无菌药品时。例如,在调配静脉输液时,药剂师要在洁净的层流罩下进行操作,确保输液中没有混入细菌、尘埃等杂质。(2)双人核对制度。为了确保调配的准确性,医院通常实行双人核对制度。在药品调配完成后,会有另一名药剂师对调配好的药品进行再次核对。核对的内容包括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患者信息等。这就像给调配工作加上了一道“双保险”,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的发生。
4.特殊药品的调配
(1)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些特 殊药品的调配有着更为严格的规定。药剂师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和调配。在储存方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有专门的保险柜存放,并且要进行严格的出入库登记。在调配时,需要医生开具特殊的处方,药剂师要仔细核对处方的合法性、患者的身份证明等信息。例如,对于吗啡等麻醉药品,药剂师要确保每一支药品的流向都有清晰的记录,防止这些药品被滥用。(2)高危药品。高危药品是指那些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的药品,如高浓度电解质溶液(如氯化钾注射液)。在调配高危药品时,药剂师会采取额外的警示措施,如使用特殊颜色的标签或者单独存放。并且在调配过程中会格外小心,再次核对剂量和用法,确保用药安全。
住院医嘱调配工作中的药剂师虽然在幕后默默工作,但他们的工作却是医院医疗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保障。他们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严谨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精心调配每一个医嘱,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