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今年65岁,退休前是位老教师。他年轻时就开始抽烟,如今已有四十多年的“烟龄”。退休后这几年,他发现自己爬楼梯越来越吃力,从一楼爬到三楼,中途必须停下好几次,大口喘气,胸口像压着块石头。
起初他以为是年纪大了,自然现象。但连早晨起床后简单的穿衣动作,都会让他咳嗽好一阵子,有时还咳出不少粘痰。直到去年冬天一次严重的“感冒”后,呼吸极度困难被紧急送医,才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慢阻肺(COPD)。此时,他的肺功能已经严重受损,不可逆转。慢阻肺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个描述性术语,主要指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长期、进行性发展的肺部问题共同导致的呼吸气流受限。慢阻肺为何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多数患者病程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大多数情况下出现症状却被忽视或误解。当确诊时多已中晚期。多呈现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如何早期识别慢阻肺,关键在于警惕症状和锁定高危人群。所谓的核心高危人群就是吸烟者及二手烟暴露者、长期职业粉尘/化学物质暴露者如矿工、建筑工人、纺织工人等人群。有慢阻肺家族史者。儿童期反复严重呼吸道感染者。40岁以上的人群。
1.早期不容忽视的症状
(1)慢性咳嗽:通常是首发症状。初期可能只是晨起咳嗽,或间歇性咳嗽,逐渐发展为整天咳嗽。(2)咳痰:通常为白色粘液痰,晨起较多。感染时痰量增多可能变黄变稠。(3)活动后气短/呼吸困难:这是标志性症状!早期仅在爬楼梯、快步走、提重物时出现,休息可缓解。随着病情加重,平地行走甚至安静休息时也会感到气不够用。请务必重视“比以前更容易喘”这种变化!(4)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每年秋冬季节更易发生。(5)胸闷:尤其在活动后或天气变化时明显。(6)乏力、体重下降:晚期常见,但早期也可能因活动受限、能量消耗增加而出现。如果你属于高危人群,并出现了上述任何症状,尤其是进行性加重的活动后气短,请务必及时就医,进行肺功能检查!
2.慢阻肺虽无法彻底治愈,但早发现、早干预能有效
早期干预的核心措施:(1)立即并永久戒烟!(2)避免接触二手烟、职业粉尘和化学刺激物。(3)规范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4)疾病知识教育与自我管理:让患者了解疾病,学会识别急性加重迹象、正确用药、戒烟技巧、能量节省技术等,成为管理自己健康的主人。(5)疫苗接种: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定期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如23价多糖疫苗、13价结合疫苗)。(6)氧疗(晚期):对于存在严重低氧血症的患者,长期家庭氧疗(每天>15小时)被证明能延长生存期。(7)外科手术(极少数):如肺大疱切除术、肺减容术或肺移植,仅适用于严格筛选的特定晚期患者。
对于慢阻肺,预防永远胜于治疗。那就要做到永不吸烟,并远离二手烟。在接触粉尘、化学品的工作,务必严格遵守安全规程,佩戴合格的防护口罩或面具。积极改善室内外空气质量,使用清洁能源,加强通风,关注PM2.5指数。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勤洗手,注意保暖,接种疫苗。定期体检,关注肺功能。尤其对于高危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如同测血压一样重要)。慢阻肺这个“沉默的杀手”,其巨大的杀伤力源于其悄无声息的侵蚀和人们的普遍忽视。它并非衰老的必然,吸烟与污染是它最锋利的爪牙。幸运的是,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对早期信号的警觉、对高危因素的远离、对科学筛查的重视,特别是彻底戒烟的行动,都是刺向这个沉默杀手的利刃。
每一次对咳嗽气短的重视,每一次拒绝烟草诱惑的坚持,每一次规范的肺功能检查,都是在为生命储备珍贵的呼吸自由,早一天行动,肺就少一分不可逆的伤痕,多一分畅快呼吸的可能。别让沉默继续蔓延,主动出击,守护每一次呼吸的尊严与力量--在慢阻肺面前,你我的清醒与行动,就是生命最坚固的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