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很多人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视为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觉得年轻人不会“中招”但你是否注意到,有的人年纪不大,却常年咳嗽、总觉得呼吸费劲,上个楼就气喘吁吁,甚至一场感冒都能“拖”好几周?其实,这很可能就是慢阻肺的早期表现。慢阻肺并非“老年专利”,而是一种可防可控,但一旦发展到晚期却难以逆转的疾病。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慢阻肺的真面目,帮你重新认识这个“被忽视的健康杀手”
1.什么是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慢性咳嗽、咳痰和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它的“隐匿性”很强,许多人往往把早期症状误认为“年纪大、体力差”或者“感冒没好利索”,从而错失了最佳干预时机。
根据《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现状报告》,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7%,大约每7个人中就有1个患病。而且,这个数据还在逐年上升,更令人警惕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逐步被慢阻肺“盯上”
2.为什么年轻人也会得慢阻肺?
(1)吸烟或被动吸烟。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长期吸烟会损伤气道导致肺功能下降。二手烟、三手烟同样风险高,别忽视周围环境影响。(2)空气污染与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灰尘、有害气体或化学物质(如工业、建筑行业),以及城市雾、尾气污染,都会损害呼吸道,增加发病风险。(3)呼吸道感染与易感性,儿童期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先天肺功能较低者,更易发展为慢阻肺,基因因素也有一定影响。(4)不良生活习惯。缺乏运动、熬夜、饮食不规律、压力大,均会降低免疫力,促进肺功能下降,增加患病风险。
3.慢阻肺早期有哪些“求救信号”?
很多人直到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其实,慢阳肺有不少早期信号:(1)咳嗽频繁,尤其是清晨较明显。(2)咳痰增多,痰液较为黏稠。(3)上楼梯或快走时容易气喘感觉“透不过气”。(4)感冒后咳嗽、咳痰症状迁延不愈,容易反复加重。(5)经常感到胸闷、胸口发紧。如果你在30岁40岁甚至更年轻时就出现这些症状,千万不要只当作“小毛病”。
4.年轻人如何及早预防?
(1)远离烟草和二手烟。尽早戒烟可最大程度保护肺功能,减缓病情进展。(2)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暴露。注意防护,佩戴口罩,改善居家和工作环境,减少空气污染,(3)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有助于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4)定期肺功能检查。尤其是吸烟者或有呼吸症状者,建议每年一次,早发现早干预。(5)坚持运动,增强肺功能。规律有氧运动可提高肺活量和免疫力,增强体质。
5.如果已经被诊断为慢阻肺,该怎么办?
首先,不要恐慌。慢阻肺虽然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积极治疗和良好生活管理,完全可以控制病情,延缓进展,提高生活质量。(1)坚持药物治疗:按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激素等药物,不要自行停药或随意更换药物。(2)定期随访:定期复查肺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合理锻炼和康复训练:有专门的呼吸康复训练课程,可帮助改善气短、增强体力。4)改善营养状态:合理饮食、保证蛋白质摄入,避免体重过度下降或肥胖。(5)做好自我监测:关注呼吸困难、咳痰颜色、发热等变化,一旦出现加重迹象,尽早就医。6.写给年轻人的一封“肺”心话许多人年轻时觉得身体好,不在意一些“偶尔的”咳嗽或气短,却不知这些都是慢阻肺的危险信号。肺是“沉默的器官”当你感到呼吸困难时,往往已损失了大半的肺功能。
慢阻肺不仅仅是老年病,它正逐渐“年轻化”,并且与生活方式、环境密切相关。吸烟、空气污染、长期熬夜、缺乏锻炼,这些习惯正在悄悄地“偷走”你的呼吸力。请从今天开始,给肺一点“尊重”多一份关心:戒烟、运动、规律作息、注意防护和定期检查。别等到“楼梯爬不上去、走路喘不过气”,才后悔没有早点行动。记住,呼吸是生命的第一步,也是最后一步。守护呼吸,就是守护未来的每一个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