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
乡镇外科急救护理知识与技能: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作者:杨海蓉

南江县下两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5-09 09:31:04619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乡镇地区,由于医疗资源相对有限,外科急救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掌握这些关键技能,不仅能在意外发生时挽救生命,还能为后续专业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以下从创伤处理、常见急症应对、急救设备使用及心理支持四个方面,系统梳理乡镇外科急救的核心要点。

1.创伤处理:止血、包扎与固定的“黄金三角”

创伤是乡镇外科急救中最常见的场景,包括擦伤、割伤、骨折等。处理原则需遵循“检查伤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标准化流程:(1)止血技术。直接压迫法是控制出血的首选方法:用干净布料或绷带覆盖伤口,持续加压至出血停止。若四肢大血管出血,可在近心端使用止血带,但需每60分钟放松1~2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需注意,止血带仅适用于其他方法无效的危急情况。(2)包扎技巧。清洁伤口后,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包扎时需保持适 度松紧,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或过松导致敷料移位。对于关节部位,可采用8”字形包扎法以增强固定效果。(3)骨折固定。疑似骨折时,切勿随意移动伤肢。利用木板、树枝等硬物作为夹板,固定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并用绷带或布条捆绑。若缺乏专业材料,可将伤肢固定于健侧肢体或躯干,减少二次损伤风险。

2.常见急症应对:快速识别与初步处理

乡镇地区需重点掌握急性腹痛、胸痛、中风等急症的初步判断方法:(1)急性腹痛。需区分内脏破裂、肠梗阻等危重情况。患者应禁食禁水,避免加重病情。若伴随呕吐、血便或板状腹(腹部肌肉紧张如木板),需立即转运至上级医院,途中保持患者平卧位,减少颠簸。(2)急性胸痛。警惕心梗、肺栓塞等致命疾病。若患者突发胸痛伴呼吸困难、大汗,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协助患者保持半坐位,减少心脏负担。切勿自行服用硝酸甘油或阿司匹林,需待专业医生评估后用药。(3)急性中风。采用“FAST原则”快速识别:FFace):观察面部是否对称;AArm):让患者平举双手,判断是否单侧无力;SSpeech):询问简单问题,检查语言是否清晰;TTime):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记录发病时间。转运途中需保持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

3.急救设备使用:从“无”到“有”的突破

乡镇卫生院需配备基础急救设备,并培训医护人员规范操作:(1)氧气吸入器。用于创伤性休克、一氧化碳中毒等缺氧患者。连接氧气管后,调节流量至23L/min,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2)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若发现室颤等致命心律失常,需立即进行电除颤。(3)简易呼吸器。在患者呼吸停止时,采用“EC手法”固定面罩,以10~12/分钟的频率挤压呼吸囊,提供有效通气。需注意避免过度通气导致胃内容物反流。

4.心理支持:急救中的“隐形力量” 创伤患者常伴随恐惧、焦虑等情绪,急救人员需通过语言安抚、肢体接触等方式缓解其紧张心理。例如,对骨折患者解释固定操作的必要性,或对中风患者承诺“医护人员正在赶来”,均能增强其配合治疗的意愿。

此外,急救人员自身需保持冷静,避免因慌乱影响操作准确性。

5.预防与教育:构建乡镇急救网络

乡镇政府应联合医疗机构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活动:(1)定期培训:组织村民学习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法等技能,通过模拟演练强化记忆;(2)资源整合:建立急救物资储备点,配备急救箱、担架等设备,并标注使用说明;(3)信息畅通:绘制辖区医疗资源分布图,明确最近急救中心、血站的位置及联系方式。

乡镇外科急救护理是连接生死的关键环节。通过系统掌握创伤处理、急症应对、设备使用及心理支持等技能,并构建完善的预防教育体系,我们能为乡镇居民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