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它如同一个沉默的"橡皮擦",悄然抹去患者的记忆、认知能力乃至人格。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种疾病的本质、最新研究进展以及防治策略。
1.疾病本质:大脑的缓慢崩塌
阿尔茨海默症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包括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的神经原纤维缠结。这些"分子垃圾"堆积会干扰神经细胞正常功能。病变通常始于内嗅皮层和海马区——这对记忆形成至关重要的区域。随着病情发展,逐渐扩散至其他认知功能区。值得注意的是,病理变化往往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0~20年就已开始。
2.临床表现:从遗忘到迷失的渐进过程
阿尔茨海默症的临床表现呈现典型的渐进性恶化轨迹,医学上通常分为三个阶段:(1)临床前阶段:患者尚无明显症状,但脑内已开始出现病理改变。精细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可能发现轻微认知改变,
影像学和生物标志物检查已有异常。(2)轻度认知障碍阶段(MCI):患者出现超出年龄预期的记忆减退,尤其是近事记忆受损明显,但日常生活能力基本保留。这一阶段每年约有10~15%进展为痴呆,是干预的关键时期。(3)痴呆阶段:随着海马和皮层损伤加重,症状全面显现并逐渐恶化。初期表现为明显的近事遗忘、重复提问;中期出现定向障碍、执行功能下降、性格改变;晚期则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无法辨认亲人。整个病程通常持续8~10年,最终多因并发症导致死亡。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过认知评估量表结合辅助检查进行诊断。近年来,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和淀粉样蛋白PET等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3.危险因素:遗传与环境的复杂交响
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是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年龄是最主要的非修饰风险因素,65岁后患病风险每5年翻一番。(1)遗传因素方面,载脂蛋白E(APOE)ε4等位基因是最明确的遗传风险标志,携带一个ε4拷贝风险增加3倍,两个拷贝增加8~12倍。(2)可干预风险因素近年备受关注,包括:①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②生活方式:缺乏运动、吸烟、过量饮酒。③心理社会因素:抑郁、低教育水平、社交孤立。④其他:听力下降、头部外伤、睡眠呼吸暂停。研究表明,约40%的痴呆病例可能通过干预可改变风险因素来预防。
4.治疗现状:缓解症状与探索突破
目前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疾病修饰治疗两大类。(1)对症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增加突触间隙乙酰胆碱浓度,部分改善认知症状。NMDA受体拮抗剂:调节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用于中重度患者。这些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无法阻止疾病进展。(2)疾病修饰治疗近年取得突破,Aβ单抗药物能减缓早期AD患者的认知下降,但存在脑水肿/微出血等副作用风险,且价格昂贵。非药物干预同样重要。认知训练、规律运动、地中海饮食、社交活动等综合干预措施被证明可以延缓认知下降。对照料者的支持与教育也是治疗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5.预防策略:守护记忆的防线
基于现有证据,推荐以下预防策略:
(1)初级预防(未出现症状):①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②坚持规律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③采用地中海~DASH饮食:丰富蔬果、全谷物、橄榄油、鱼类。④保持认知活跃:终身学习、阅读、玩益智游戏。⑤保证优质睡眠:7~8小时/天,治疗睡眠呼吸障碍。⑥管理听力损失:及时使用助听器(2)二级预防(已有MCI):进行全面的认知评估和病因筛查。加强认知训练和日常生活功能锻炼。严格控制共病,避免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建立定期随访计划,监测病情变化。
尽管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医学界对其认识已取得长足进步。通过科学认知、积极预防和早期干预,我们完全有可能改写AD的疾病轨迹。记住:当面对阿尔茨海默症时,行动才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