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星期六
急性肺栓塞急救流程

作者:陈兴菊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4-25 15:27:23709次浏览[发表证书]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一种由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病情进展迅速,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在急性肺栓塞的急救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需熟练掌握急救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

1.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识别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突发猝死。护理人员需高度警惕高危人群,如长期卧床、术后、恶性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1)呼吸困难:最常见症状,多突发出现,程度与栓塞范围相关。(2)胸痛:可表现为胸膜炎性疼痛(呼吸时加重)或心绞痛样疼痛(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3)咯血:多见于肺梗死患者,通常为少量鲜红色血痰。(4)晕厥或休克:提示大面积肺栓塞,血流动力学不稳定。(5)其他症状:如心悸、烦躁不安、冷汗、低氧血症等。护理人员在接诊疑似肺栓塞患者时,应迅速评估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并记录患者的主诉和病史,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评估

1)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急性肺栓塞可分为高危(大面积)、中危(次大面积)和低危(非大面积)三类:高危(大面积)肺栓塞:表现为休克或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或下降≥40 mmHg),需立即干预。中危(次大面积)肺栓塞:无休克但存在右心功能不全或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低危(非大面积)肺栓塞: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右心功能不全或心肌损伤证据。(2)辅助检查。护理人员需配合医生迅速完成相关检查:血气分析:常见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D~二聚体检测:阴性结果可帮助排除肺栓塞,但阳性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心电图:常见窦性心动过速、SQTⅢ征、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影像学检查: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金标准;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心功能,发现肺动脉高压;下肢深静脉超声:排查DVT,明确血栓来源。

3.急性肺栓塞的急救措施

1)稳定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6~10 L/min),

必要时无创通气或气管插管。维持循环稳定:对低血压或休克患者,快速补液,避免过量以免加重右心负荷;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2)抗凝治疗。抗凝是急性肺栓塞的基础治疗,需尽早启动:普通肝素(UFH):静脉负荷量80 U/kg,继以18 U/kg/h维持,监测APTT(目标值1.5~2.5倍正常值);低分子肝素(LMWH):如依诺肝素、达肝素,皮下注射,无需监测APTT,适用于非高危患者;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适用于病情稳定者。(3)再灌注治疗。溶栓治疗:适用于高危肺栓塞或中危伴恶化趋势者。常用药物:阿替普酶(rt-PA100 mg静滴(2小时)或50 mg静推(15分钟)。尿激酶4400 U/kg静推(10分钟),继以2200 U/kg/h维持12小时。护理要点:溶栓期间密切监测出血倾向,避免有创操作。导管介入或手术取栓:适用于溶栓禁忌或失败者,需多学科协作。(4)其他治疗。下腔静脉滤器(IVCF):适用于抗凝禁忌或复发栓塞者。镇痛与镇静:对胸痛明显者,可给予吗啡(注意呼吸抑制)。

4.护理要点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SpO₂、呼吸频率。症状观察:评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的变化。并发症预警:警惕再栓塞、出血(尤其溶栓后)、右心衰竭等。(2)体位管理。休克患者取平卧位,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非休克患者可取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3)用药护理。抗凝药物:观察有无出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溶栓药物:确保静脉通路通畅,避免药物外渗。(4)心理护理。急性肺栓塞患者常伴焦虑、恐惧,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病情,减轻其心理负担。(5)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预防复发:指导患者避免久坐、长期制动,鼓励术后早期活动。用药指导:强调规律抗凝的重要性,定期复查INR(华法林)或随访DOACs使用情况。识别症状:告知患者若出现呼吸困难、胸痛、下肢肿胀等,需立即就医。

5.总结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护理人员在急救过程中需迅速识别高危患者,配合医生完成评估与干预。同时,加强护理监测、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对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