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03日 星期日
泌尿系结石的预防与护理:从饮食到生活习惯

作者: 冯顺兰

安岳县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5-04-25 14:27:48721次浏览[发表证书]

尿路结石,这个听起来并不陌生的疾病,正在悄然成为现代人的健康隐患。据统计,我国尿路结石的发病率高达5%~10%,且以每年6.5%的速度持续增长。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疾病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成为尿路结石的“新宠”。

尿路结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像一位精明的建筑师,在人体内悄然搭建起它的“石头城堡”。当尿液中的某些物质浓度过高时,这些物质就会像积木一样,一块块堆积起来,最终形成坚硬的结石。这些“小石头”可能藏匿在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中,一旦开始“兴风作浪”,就会带来剧烈的疼痛和严重的并发症。面对这个隐匿的健康杀手,我们并非束手无策。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护理,我们完全可以将尿路结石扼杀在摇篮中。让我们一起来揭开预防尿路结石的神秘面纱,守护我们的泌尿系统健康。

1.饮食:预防结石的第一道防线

饮食是预防尿路结石最重要的环节。我们的日常饮食习惯直接影响着尿液成分,进而决定结石形成的风险。(1)水是最好的“排石剂”。充足的饮水量可以稀释尿液,防止矿物质过度浓缩。建议每天饮水2.5~3升,使尿液保持淡黄色。但要注意,含糖饮料和浓茶可能会适得其反,增加结石风险。(2)钙质的摄入需要把握平衡。很多人误以为减少钙摄入可以预防结石,事实恰恰相反。适量摄入乳制品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可以结合肠道中的草酸,减少其吸收。建议每天摄入800~1000mg钙质,相当于2~3杯牛奶。(3)草酸含量高的食物需要谨慎对待。菠菜、甜菜、坚果等食物含有较多草酸,容易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结石。建议将这些食物与含钙食物搭配食用,并在烹饪前焯水,以减少草酸含量。(4)蛋白质摄入要适量。过量摄入动物蛋白会增加尿酸和钙的排泄,提高结石风险。建议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8~1克,优先选择鱼类、禽肉等优质蛋白。

2.生活方式:构筑防石的坚实堡垒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尿路结石的重要保障。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往往为结石形成提供了“温床”,我们需要做出改变。(1)运动是预防结石的天然良药。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矿物质。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的脱水。(2)体重管理至关重要。肥胖会增加尿液中钙、草酸和尿酸的排泄,提高结石风险。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之间,可以有效降低结石发生率。(3)压力管理不容忽视。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影响代谢平衡,增加结石风险。建议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保证充足睡眠,维持内分泌系统正常运作。(4)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的关键。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对于有结石病史的人群,更要加强随访监测。

3.特殊人群的防石策略

不同人群面临的结石风险各不相同,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办公室白领是结石的高危人群。长时间久坐、饮水不足、工作压力大等因素都增加了结石风险。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设置饮水提醒,保证每日饮水量。(2)高温作业人员需要特别注意补水。大量出汗会导致尿液浓缩,增加结石风险。建议每小时补充200~300ml水分,必要时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3)慢性病患者要格外警惕。痛风、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患者更容易形成结石。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基础疾病,调整用药方案。(4)结石复发人群要严格管理。既往有结石病史的人群复发率高达50%。除了常规预防措施外,还需要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制定个性化预防方案。

尿路结石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饮食、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我们完全可以将结石风险降到最低。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守护泌尿系统健康,远离尿路结石的困扰。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排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