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痛经的主要原因之一。综合文献报道,约10%的生育年龄妇女患有内异症,20%~50%的不孕症妇女合并内异症,71%~87%的慢性盆腔疼痛妇女患有内异症。
1.细胞“迷路”:一场不该发生的迁移
子宫内膜每月随着激素变化经历增生-脱落-出血的循环,形成月经。但在 内异症患者体内,部分子宫内膜细胞却“迷了路”,逆流到了不该出现的地方,比如卵巢,盆腔,甚至身体更远的地方,这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的“经血逆流种植”假说。但实际上其发病机制,可能不是这么简单。
最新的研究观点为,内异症与基因、表观遗传学、血管新生、神经新生、上皮间质转化、孕激素抵抗、异常增殖和凋亡、炎症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2.无声的呐喊:识别身体的求救信号
内异症的症状复杂多变,每位患者的表现可能不同,常见的临床表现如下:(1)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常在经前1~2天开始,贯穿整个经期,甚至延续至经后。(2)慢性盆腔疼痛:非经期也常感下腹、腰骶部酸痛或坠胀感,影响日常活动。(3)深度性交痛:性生活时或之后出现盆腔深处疼痛,提示病灶可能侵犯子宫后方韧带或阴道直肠隔。(4)排便/排尿相关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的胃肠道症状,尤其是排便痛;以及与月经周期相关的泌尿系统症状,尤其是血尿或尿痛。(5)生育障碍:合并以上至少1种症状的不孕。(6)隐秘存在:部分患者仅有不孕或体检发现卵巢囊肿,无明显疼痛,易被忽视。
3.破解迷局:如何揪出“隐形”的病灶?
除了以上症状可能提示内异症存在外,诊断内异症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综合手 段,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有内异症的存在。(1)妇科检查(尤其是三合诊)可发现子宫活动度差、附件区包块、宫骶韧带触痛结节等线索。(2)超声检查:首选经阴道超声检查。无创便捷。(3)磁共振成像(MRI):为评估累及肠、膀胱或输尿管的深部内异症的病灶范围,可考虑使用盆腔MRI检查。(4)CA125:A125水平升高更多见于重度内异症、盆腔有明显炎症反应、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或子宫腺肌病者。(5)诊断“金标准”——腹腔镜手术:除了获得病理结果,还能够进行疾病严重程度分期和生育力的评估。需要注意的是,早期的内异症病灶影 像学检查多无特殊发现,因此即使腹部或盆腔检查、超声或MRI检查正常,也不应排除内异症的诊断,若症状持续存在或高度怀疑内异症,需要做进一步评估。重视疼痛、及时就医是关键突破点!
4.掌控战局,科学管理
内异症虽然无法治愈,但是却可以通过科学管理,与其实现长期“友好共存”。治疗内异症,主要有药物和手术两种方式。药物治疗需有效并安全,持续使用到绝经或计划妊娠时;计划妊娠的患者完成生育后,应尽快继续恢复药物长期管理。
了解内异症是战胜它的第一步。当每一位女性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及时打破沉默,寻求专业支持,内异症也不再可怕。
治疗目标 |
核心武器 |
适用场景与特点 |
缓解疼痛 |
止痛药 (NSAIDs 如布洛芬);激素治疗(核心!) |
NSAIDs: 一线止痛,治标;激素药:抑制病灶活动,治本 |
抑制病灶 |
激素疗法:高效孕激素 (如地诺孕素);口服避孕药 ; GnRH 激动剂 (如亮丙瑞林,需配合“反向添加”);曼月乐环 |
长期治疗基石;通过降低雌激素或拮抗其作用, 让异位内膜“休眠”或萎缩;需个体化选择,长期使用 |
清除病灶 / 恢复结构 |
腹腔镜手术 |
中重度疼痛药物无效;囊肿较大(>4cm);合并不孕;深部浸 润型;目标:尽可能切净病灶,分离粘连,保护卵巢和生育力 |
解决生育难题 |
助孕策略:术后自然试孕;促排卵 + 人工授精;试管婴儿 |
根据年龄、卵巢功能、男方因素、内异症分期综合制定; 试管婴儿是重度 / 高龄患者的有效选择 |
长期守卫 |
综合管理:术后药物维持(防复发) ;疼痛管理(药物 + 物 理 + 心理);生活方式调整(运动、饮食);心理支持 |
慢性病需持久战思维;关注身心整体健康; 多学科协作(MDT)应对复杂病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