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03日 星期日
尿常规检查尿糖好几个加号,这可能和啥病有关呢?

作者: 王芳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发布时间:2025-04-25 09:06:22872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体检或就医过程中,尿常规检查是常见项目。当看到报告单上尿糖出现好几个加号时,不少人会心头一紧,满心疑惑:这究竟咋回事,和啥病有关呢?别慌,咱这就来一探究竟。

1.糖尿病——尿糖阳性的“头号嫌疑犯”

1)发病机制:糖尿病,这一广为人知的代谢性疾病,是尿糖阳性的常见病因。正常人体内,血糖调节机制精密如瑞士钟表。胰岛素作为“血糖调控大师”,由胰岛β细胞分泌,能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但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1型糖尿病)或作用缺陷(2型糖尿病),血糖调节失衡。当血糖超过肾糖阈(约8.96~10.08mmol/L),肾脏无法完全重吸收葡萄糖,多余糖分便随尿液排出,尿糖阳性,加号多少反映血糖失控程度。(2)临床表现: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多尿因血糖高致渗透性利尿,尿糖排出多,带走水分多;多饮为身体缺水本能反应;多食因葡萄糖利用障碍,能量不足,大脑发出 进食信号;体重减轻则是脂肪、蛋白质分解供能。但部分患者无典型症状,仅体检发现尿糖阳性,需警惕。

2.肾性糖尿——肾脏“大门”失守

1)发病原理:肾性糖尿,顾名思义,问题出在肾脏。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下降,即便血糖正常,葡萄糖也会随尿液排出。肾糖阈降低,如同肾脏“大门”门槛降低,葡萄糖轻易“溜走”。此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与遗传有关,基因突变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缺陷;继发性常由慢性肾脏疾病、范可尼综合征等引发。(2)症状特点: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尿糖阳性但血糖正常,易被忽视。不过长期肾性糖尿可能损伤肾脏功能,所以患者需定期监测肾脏健康,以便及时干预。

3.内分泌疾病——激素“闹脾气”

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如同给身体装上了“超强引擎”,使机体代谢全面亢进。在糖代谢方面,甲状腺激素加速糖原分解与糖异生过程,促使血糖升高。当血糖浓 度超过肾糖阈,葡萄糖便会随尿液排出,导致尿糖阳性。患者常有一系列典型症状,心慌似小鹿乱撞,手抖拿不稳东西,多汗如雨下,食欲大增却体重不增反减。甲状腺激素就像“兴奋剂”,让身体各系统高速运转,糖代谢节奏被打乱,血糖波动频繁。(2)库欣综合征:此病因皮质醇分泌过多引发。皮质醇在体内本应发挥多种生理作用,但过量时就成了“捣乱分子”。它能拮抗胰岛素的作用,降低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阻碍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使血糖升高。患者典型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即面部圆润如满月,背部脂肪堆积似水牛,脂肪主要堆积在躯干而四肢相对较细,还伴有高血压、低血钾等症状。皮质醇干扰正常糖代谢秩序,让血糖难以维持在正常范围,进而引发尿糖异常。

4.妊娠期尿糖阳性——特殊时期的“小插曲”

1)生理变化:妊娠期,女性身体发生诸多变化。胎盘分泌激素拮抗胰岛素,孕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升高。部 分孕妇肾糖阈降低,尿糖阳性。这是妊娠期特殊生理现象,多数产后可恢复正常。(2)注意事项:但妊娠期糖尿病不可小觑,可能增加巨大儿、早产、流产等风险。孕妇需定期产检,监测血糖、尿糖,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必要时药物治疗。

5.其他因素——不可忽视的“小细节”

1)饮食因素:检查前大量摄入高糖食物,如糖果、饮料等,血糖短时间内急剧升高,超过肾糖阈,尿糖阳性。但这是暂时现象,调整饮食后复查多可恢复正常。(2)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影响血糖或肾小管功能,致尿糖阳性。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血糖、尿糖,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6.结语

尿常规检查尿糖好几个加号,原因多样。发现异常别惊慌,及时就医,医生会结合症状、体征、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守护身体健康。记住,身体是革命本钱,关爱自己,从关注每一项检查结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