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伤情复杂严重,其致死率、致残率高于50%,也可能导致病人长期昏迷不醒,成为植物人状态。目前,虽然我国的医疗诊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却出现了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造成大多数患者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间,使后遗症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下面重点介绍一下颅脑外伤康复治疗方法。
1外伤康复治疗的几个阶段?
1.1颅脑外伤早期的康复治疗时间宜选择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稳定的48小时内。早期康复治疗不但可以促进昏迷患者觉醒及加快神经功能恢复,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方法:
(1)保持合理体位
头部位置抬高30度左右,为了确保颅内血液回流。偏瘫患者上肢的肩胛、肩处于伸位,肘关节伸直,下肢髋、膝稍微弯曲,踝关节保持在足与小腿呈90度角的位置。建议2小时进行一次翻身,防止压疮。为了更好的刺激偏瘫患者的肢体,宜侧卧位。
(2)促进患者觉醒力
为了更好的刺激大脑,通常采取的治疗手段:针灸、理疗、拍打及推拿等刺激方式。不仅可以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另外,高压氧疗法也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
(3)防止关节萎缩
对于易缩人群,建议每天至少进行2次被动式关节伸展运动,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
(4)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是指由原来的卧位向立位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低血压、头晕的情况。最简单有效的治疗办法是转变的过程速度放慢,同时平时进行散步、慢跑等运动,有助于加强血管的调节功能。
(5)防止下肢静脉血栓
在生活方面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不起,还可以通过抬高下肢、穿弹力袜等治疗。对不能主动活动的患者则采取被动活动,如腿部伸展、推拿等,对活动基本自如的患者鼓励其进行慢走运动;对静脉血栓患者,需避免下肢受到压迫,预防血栓脱落引发肺梗死等并发症。
(6)避免坠积性肺炎
进行呼吸功能训练主要为了摆脱机械通气、促进痰液等其他分泌物的排出,进而改善呼吸不畅的症状,达到自主呼吸的目的。
1.2颅脑外伤中期的康复治疗时间宜在生命体征稳定的14天后。此阶段最主要的目标是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运动、感觉、语言等能力,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1)加快运动功能恢复
①肌肉锻炼:
当患者处于意识不清、肌力0~1级时,除了正确的体位姿势,还应预防下肢屈曲挛缩及足下垂畸形。
当患者无意识障碍且肌力1~2级时,需要在上述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提高患者肌力治疗的效果。一旦患者肌力达到2级时就可以徒手练肌力。
当患者肌力达到3、4级时,可以利用翻滚或弹力带等进行抗阻力、抗重力的训练。
②上肢功能训练:
可通过持续牵伸屈肌及进行穿衣训练等有目标的训练,促使感受器做出反应。
③下肢功能训练:
为了促进下肢屈肌功能的恢复,主要采用扶物下蹲法、患肢摆动法、开合法、蹬空屈伸法等。
(2)加快恢复认知功能
颅脑外伤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比运动功能障碍更严重。可以通过参与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比如:删除作业、视觉记忆、编故事等。
(3)帮助矫正异常行为
为了消除患者的不正常行为或不被社会认可的行为,通常采用的治疗方式为创造合适的环境、药物治疗与行为治疗法。使其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
(4)增强言语功能
言语训练建议一日二次,每次30分钟。训练手段包括发音方法的训练及呼吸训练等。
1.3颅脑损伤后期的康复治疗
为了使患者重新融入家庭及社会,在不同环境下,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是此阶段康复治疗的目的。治疗如下:
(1) 基本生活能力练习:帮助患者学习穿衣、乘坐交通工具等基本技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2) 坚持不断的进行认知及言语等障碍功能的训练。
(3) 康复辅助器具:比如肢体畸形就可以利用矫形支具进行矫正畸形。
(4) 职业训练:颅内损失患者重新返岗工作时,需要对其进行相关工作技能培训。
颅脑外伤康复不仅可以预防并发症,还可以加快身体功能的恢复。对患者及家庭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帮助患者尽早的回归家庭、重新融入社会。